难道一辈子就做这个?
考不上大学,我只能参加工作了。我最初做的是煤矿工人。原以为当上工人,家里便有了依靠,可以前也没干过重体力活,下井才七天,就弄得浑身都是伤。我实在受不了,只好要求到井上工作。矿上给我安排了个新工作:清理马圈,清理煤路。马圈的工作三下两下就搞好了,清理煤路却是一个永远不得闲的工作,因为来往运煤的车辆不时地落下一些石块、煤块,我要做的就是把撒落的煤块捡起来,掉了马上捡,再掉再捡。看着又脏又累又无聊的工作,我当时就问自己:难道一辈子就做这个? 那会儿是1982年,我从父亲那里要了80元钱,又东拼西凑了100多元,总共不到200元吧。现在不是有什么"第一桶金"的说法吗?那就是我的第一桶金了,因为我们朔州那边木材很少,农民造房子缺木材,我就想搞水泥的预制构件应该会有市场。但这点钱远远不够。1983年的春节,我跑到信用社主任家里搞公关,终于答应贷给我800元钱。虽然是800元,按当时的标准其实可算不少了,但也只够买一些生产工具,比如推车、铁锹、平板震荡器和电源线什么的,真到生产预制构件的时候了,却没有钱买材料。一般遇到什么事,我喜欢动脑子多想想:那就干脆上门服务吧,你来买材料,我去加工,现场看着我做,也放心,还能省下运费。 这样干了三年,到1985年底,我手里已经有了7万多元的存款,也有了一个占地六亩的厂子和送货的解放卡车。
那时路上跑运输的车已经很多了,但加油站却没有一个。我觉着搞个卖油的营生应该能赚钱。虽然当时私人不允许经营油料,但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想好就马上做,不要等到什么都准备好了,那时候再做,机会也就没有了。有了问题在做的过程中再解决也不晚。于是我就在院子里埋上个大铁罐,能储存一吨多油吧,有车来加油,就拎个小桶过去买卖。果然,1992年,私人经营开禁,这时候,我自己的油库里已经有了800吨的储量。
借助高科技的力量,它飞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