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ISO已经被世人所接受,已经成为企业品质管理与品质保证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模式,它也成为打破国际贸易壁垒的重要方法,现在全世界都在进行ISO9000认证工作。中国真正引进ISO9000认证体系应该是到了1996年,其实在1993年就已经有外国咨询机构的介入了,我就是从1993年开始接触ISO9000认证体系的,按照ISO9000的要求,咨询行业的资历要求及提供服务的成本是比较高的,1996年起,ISO9000证书成为中国大多数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在开始的几年,由于提供这种服务的机构非常少,而社会拉动力和市场拉动力非常之剧烈的情况下,企业原始资本的积累显得相对轻松。然而,随着大小不同规模企业的加入,ISO9000咨询机构变的极其庞大,由于企业的目的不在于如何保证体系的完善和改进上,仅仅把证书作为唯一目的,所以在咨询的周期上、运做记录上、程序上、指导书上开始建立起不同层次的模板,长则6个月,短则1个月,ISO9000体系认证成为了一种形式,价格战即时爆发,远远低于ISO9000认证体系的正常标准,在这个阶段,由于出现社会能力和市场能力的严重不足,出现优胜劣汰。对于企业内部管理上升到一定层次的咨询机构来讲,处在了调整期,而对于没有做好相关工作的企业,企业的最终命运是随之倒闭。
因此处在HM管理阶段的企业,其最大的隐患就是完全忽略作为企业内部的管理这个支撑力,当外部拉动力不足以满足企业创造新的价值时,管理能力就成为了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因素。这一点上,我曾与某公司的老总沟通过,他就讲:现在他的企业如果一把火被烧掉,那并没有什么,只要他们所运做的那个管理体系(他们应用的是自己开发的ERP系统,企业内部所有的活动都经过一定程序处理,在ERP系统里面体现出来,当然这个ERP系统花费了他们尽10年的时间才完成)不被损坏,2年以后,他就可以东山再起。如果现在一把火把他的企业管理系统毁掉,他讲,企业将会很快倒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