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产业链的“蝴蝶效应”

   2024-01-18 互联网1230
核心提示:混沌理论最广为流传的“蝴蝶效应”的一个通俗说法是: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就有可能在加勒比海掀起一股飓风。从2003年

混沌理论最广为流传的“蝴蝶效应”的一个通俗说法是: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就有可能在加勒比海掀起一股飓风。从2003年起,关键性原材料涨价的这只“蝴蝶”,对各个产业链的中下游环节产生的严重负面影响已经显现。

  在深圳西丽镇管龙村第二工业区,琦富瑞电子工业公司的吴广总经理告诉记者,自2003年以来,铜材的价格上涨了40%,钢材价格上涨了30%,稀有金属价格上涨幅度高达70%,这些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扬,导致公司利润急剧下降。

  “但是,包括电线在内的机电产品的价格并未升高。我们的利润已经趋近于零,只能是勉强开工,”尽管已是特种电线行业的NO.1,吴总仍然很无奈,“而其他的企业就更惨了,有不少已经减产、半停产了。”

  记者对不同行业、产业链条的观察发现,重要原材料的涨价,使得后续产业链产品价格相继出现了波动或波动的趋势。比较典型的传导链条有,石油涨价->聚丙烯涨价->工程塑料、塑料制品成本增加->汽车、家电成本增加;玉米涨价->饲料涨价->养殖家禽家畜的成本增加->肉类制品成本增加;棉花涨价->纺织品成本增加;钢材铝材涨价->钢筋等建筑材料涨价->建筑工程成本增加->商品房成本增加;等等。

  “蝴蝶效应”,这个最初的天气预测模型,它所揭示的现象看起来都具有杂乱无序、捉摸不定的特点。同样,在2003年原材料价格涨价的连锁反应中,也能感受到同样的特征。因为导致各类产品价格变化的因素太多,各类产品之间的价格影响又存在交叉、放大和抵消作用,所以,无论是专家还是一线管理者,都难以完全解释价格异动的机理。

  但在混沌之中,依稀可以看到“牛鞭效应”和“挤压效应”的影子。

  所谓“牛鞭效应”,是价格随着产品链条延伸,波动幅度逐渐放大的形象说法,就好像牛鞭的把柄一段稍稍动作,鞭梢就大幅度摆动。

  牛鞭效应在接近原材料端的产业环节中表现明显。比如,铁矿石价格上涨,导致钢材、钢板等产品更大幅度的上扬。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