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一年PC巨头联想推行多元化发展战略以来,外界对此争议颇多。三年过去了,种种迹象表明,联想正从多元化重新回归到专业化。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联想回归专业化,重新追求做PC领域老大,是对前一阶段多元化的总结和纠正。
那么,作为当局者,柳传志又是如何评价多元化战略,如何解释联想目前的这种转变的呢?昨日在与记者的交流中,柳坦言:“当时做出多元化决策是对形势估计过于乐观造成的。对多元化发展的复杂性估计不足。在宏观上没有想透彻,看清楚。”
的确,在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三年中,联想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与预期差距甚大。二○○二财年,联想仅仅完成了一百九十二点七亿港元的销售量,比预定的二百六十亿元人民币的目标差了百分之二十多。二○○三财年情况进一步严重,只完成了二○二点三亿港元的销售收入,仅比上一财年提高了百分之五。在三年的时间里,联想累计只完成了百分之五十的销售增长,百分之二十六的利润增长。
联想不仅新拓业务前景暗淡,核心业务也面临来自戴尔等竞争对手的严峻挑战。据GartnerDataquest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二○○三年,联想PC的出货量增加了百分之十五点一,市场占有率为百分之二十一点三,而戴尔出货量的增长高达百分之六十三,在国内电脑销售榜上跃居第二,并且增长态势不减。
实践是检验企业战略的唯一标准。在一串串鲜活的数据面前,联想在反思。
柳传志说:“当时我们认为PC主业的利润足以支撑整个集团的多元化。对形势把握有差池,导致精力过于分散,最终影响到核心业务竞争力的提升。”
“集团实际上对多元化业务拓展的经验及管理能力不足。”杨元庆在此前亦对记者如是表示。显然,联想高层今天对多元化决策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多元化的失利,使得联想不得不重新定位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近两年,在联想一系列的动作中,人们嗅出了一些不一样的味道。无论是出售全部的IT服务和IT咨询业务,裁减百分之十的员工,还是近期的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联想都在释放着这样一个信号:联想正从多元化重新回归到专业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