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能”的人就会赢

   2023-04-12 互联网4500
核心提示:日复一日,我会在各方面干得越来越好。这是法国心理疗法专家埃米尔库埃的名言。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的英国和美国,这句话被成千上万

“日复一日,我会在各方面干得越来越好。”这是法国心理疗法专家埃米尔·库埃的名言。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的英国和美国,这句话被成千上万的英国人反复叨念。

  “日复一日,我会在各方面干得越来越好。”当时,这是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人们在每天规定的时间内重复这句话,每当头脑中闪现这一想法时也重复这句话。他们相信这样做能够增强头脑意识、调动身体活力、为事业和生活的成功作准备。

  这就是今天积极思维的早期雏型,曾经风行一时。

  埃米尔·库埃并非是第一个提出此观点的人。在这一方面,他的前辈芸芸,多不胜数,其中一人名叫塞缪尔·斯迈尔斯,他的著作《自助:对性格和行为的描述》在1895年发表后,一时在英国成了人们喜读的畅销书。

  1908年,英国小说家兼戏剧家阿诺德·贝内特发表了《怎样度过一天二十四小时》一书,接着,十几本类似的书接二连三地出版,从不同的角度利用应用心理学向人们提供了幸福和成功。当传教士诺曼·温森特·皮尔发表了以宗教为基础的说教自助书籍时,这一趋势达到了高潮。

  皮尔是纽约市马布尔联合教会的名誉牧师,在本世纪40年代,他用《积极思维的力量》一书传播这一概念。不久,他的追随者和仿效者陡然激增起来。

  这位牧师的灵丹妙药是精练的基督教义与大众心理学的混合物,是《圣经》中的警世良言与简单的自助精神结合的产物。可是,它被当作获得成功的有效方法,它的有效绝对不是因为上帝的保证。热心的人们每天都要把使徒保罗的话认真重复十遍:“耶稣基督使我坚强,通过他我能做成任何事情。”他们还被告诫:“遵循上帝成功的法则,你就永远不会失败。”

  一、相信自己

  人们一次次地满怀热情,梦想打破身处其中的陈规,但是他们迟迟没有行动,不久,梦想消逝殆尽,计划彻底失败,他们再次陷入摸索之中,没有取得明显存在于潜能中的一切。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