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营运过程中,某些中小企业会出现企业的生命周期仅取决于经营者任期的怪象。当经营者存在时,企业发展良好。一旦经营者从企业中淡出,企业昔日的大好光景将一去不再复返。出现这种现象最为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缺少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核心价值观)。虽然经营者个人具有很好的经营理念与价值观,但忽视了将其转化为企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并未为之付出行动。因此,中小企业领导者的首要职责是要为企业制定一个清晰的核心价值观。因为,核心价值观是愿景规划的起点,它就像组织中弥漫的空气,遍布在组织发展的各个阶段,构成了一系列的基本激励原则和信念。研究也证实,在长期业绩较好的企业演进过程中,企业领导者非常注重组织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核心价值观如何塑造?领导者的重要性如何体现?
价值观首先来自领导者的创意,这些创意(观念)刚一开始也许并不被员工接受,往往带有强制性。它们作为指导思想,左右着员工们(包括领导者)的经营行为,并产生出经营成果。如果经营成果达到预期目的,那么这种创意会被员工逐渐接受,沉淀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继续指导企业的经营行为。一旦经营成果是企业不愿看到的,那么员工们就会对这些创意产生怀疑、抵制。作为领导者,应结合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反思并纠正这些观念,以创造出良好理念来指导企业经营行为。可以看出,领导者在企业核心价值观塑造上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核心竞争力确立的盲从与矫正
如果中小企业过早地确定自己认可的核心竞争力,会忽视新兴的能力——一种在未来真正带给企业竞争优势的独特能力。拥有市场上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会给企业带来许多好处。核心竞争力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包括专利技术、生产能力、人力资源以及分销渠道等,而且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可以进入多种不同市场;因为其独特性,从而具有某种隔离机制,使竞争者难以仿效,将竞争对手与自己相隔离;具有活性,即依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自我改进和提高,从而使企业更好地发展;在顾客对最终产品的预期利益方面有重大影响。尽管中小企业的领导认识到了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但在应用核心竞争力概念时过于盲从,认为公司应该只能沿着现有的方向前进。毕竟,中小企业通常处于培养自身能力的早期,轻视新兴的能力,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会带来很大的限制。应该怎样避免这种误区?首先,中小企业领导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能让一时的成功经验成为组织今后发展的障碍。其次,建立良好的自学习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具有自学习机制的企业能善于捕捉市场信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培育并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