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外汇投资保值增值。企业的外汇资产不仅受利率变动影响,而且还受到汇率变动影响,面对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企业可以通过银行企业理财产品,投资于国外的政府债券、基金、外汇等金融产品。也可以自主选择恰当的金融工具,如外汇买卖、结构性存款、远期结售汇、远期利率协议等等,实现保值盈利。不少企业由于收入和支出的币种、期限以及金额不匹配,其间隐藏的汇率风险将会直接导致企业的支付成本、收入核算以及财务预测等的更加不确定。因此,进出口企业要通盘考虑多方因素,对手里头外汇资金的应用要相当谨慎,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资金的回报率,当前外汇投资理财产品五花八门,企业必须“量力而行”,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期望回报率对产品进行选择。
让客户分担成本。和客户共同分担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润空间压缩的损失,是很多出口企业很自然能想到的避险方式。以丝绸产品为例,因为丝绸是中国垄断性的产品,所以人民币升值导致丝绸上涨的那部分价格国外企业是可以接受的,即在丝绸上适当地加价,加价的原则必须跟国家的汇率相匹配。北京一家丝绸进出口公司负责人称,公司已做好准备,会适当地把一部分风险转嫁给与之进行交易的外商,这样就能将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
但是这要冒着客户流失的风险。其实提价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佛山一家照明产品出口企业,董事长柴国生说,这次升值2%对公司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如果继续升值,就会对企业造成很大压力,因为外贸企业要与国外客户重新谈判协商价格是很麻烦的一件事,他们的订单一般都是一年为期,突然变动,国外客户很难接受产品涨价。对于纯外贸企业来说,还可以压低采购价格。此外,其它避险方式还有“调整进出口比重”、“调整进出口国家和地区”。
加速产品升级。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企业加大高档设备的进口,特别是产能扩张要求高的企业,会利用人民币升值,进口国外的设备,增添或替换更新现有的生产设备,加大固定资产的资本支出;同时大型企业集团也会加大海外扩张的步伐,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合理利用财务杠杆,实施全球化战略,以减少国内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相应地,产品的升级就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挑战。同时也可以和海外的零部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出新的产品,购买力逐渐增强的国内市场,也给予了更高端产品以尝试的市场机会。然而大多数的一般贸易企业,特别是占大头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基本在10%以内。人民币升值2%虽然现在对企业的影响还不大,但企业如果不加紧避险,不寻求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则今后的生存环境将会越来越差。然而要实现“产品升级”,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显然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人民币升值虽然在短期内影响了出口业务增长,但长期看对医治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失衡的病根是有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