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组织结构的理论和概念层出不穷:集团总部定位,事业部制,职能型组织结构,客户型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网络式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实践则更加丰富多彩,从战略变革到流程再造,无不涉及组织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但现实不容乐观。企业常常陷入组织结构的困惑:面对不同的组织模型,不知如何选择;设计了看似完美的组织结构,却难以实施;仅仅改头换面,换汤不换药。这迫使我们反思:是企业战略不清晰?是企业执行力不够?是整体人员素质不高?还是对组织结构的认识不足?让我们暂时抛开眼花缭乱的概念,重新认识企业,重新认识隐藏在组织结构背后的道理。
一、重新认识组织结构
我们借助以下模型,来认识企业,认识企业的组织结构。
这里对模型中的四个概念做些解释。价值:满足企业相关利益群体(股东、客户、员工)需求的效用,是企业生存的根本理由和发展的内在动力。组织:为外部客户提供价值的经济主体,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平台。员工:为客户和企业创造价值的主体,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客户:企业直接服务的价值主体,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此模型的原理在于:价值是核心,价值将股东、客户和员工利益中和为一体。从战略、组织结构到人力资源管理,都适用这一模型。本文仅仅应用于组织结构。
客户-价值-组织:企业的存在,依赖于外部客户。企业必须提供客户认可的价值,价值决定了组织内部创造价值的方式。
客户-价值-员工:客户认可的价值,是由员工创造的;价值决定了组织需要什么类型的员工,需要什么层次的员工。
组织-价值-员工:价值将企业与员工联系到一起,界定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企业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企业员工的作为。
可见,价值将客户、组织与员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组织结构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客户、组织与员工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从组织结构角度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