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微软的主导优势表现于它在PC操作系统上的垄断地位。对IE浏览器和PC操作系统的捆绑,则使微软的主导优势在互联网的竞争中得到延展、放大。与此同时,IE浏览器也逐渐蚕食网景的市场份额,最终微软取得在浏览器市场的主导地位,增进了它在该市场的竞争优势。同样,在与IBM签订的为其供应PC操作系统的初始合同中,微软对IBM兼容机条款的坚持也是优势放大的例证。这一招棋,意在迅速获得最大的客户资源,为MSDOS操作系统成为产业标准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借用与PC兼容机厂商的关系,微软将其竞争优势扩展放大到整个PC产业。
竞争优势的更新
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集合需要不断更新,才能保证连续的有效性并使持久卓越经营绩效成为可能。没有能力及时更新它们的竞争优势,在受到计算机文字处理的替代威胁时,很多打字机厂商只能缩减生产来适应日益缩小的市场,挣扎以求生存。这些企业的单一产品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它们的退出舞台,因为它们通常既没有优势更新,又没有其它主导优势来拯救企业于水火。
像IBM这样的大企业,由于多重竞争优势的存在,在应对威胁时就显得相对从容一些。当IBM在大型机的主导优势受到PC的日益冲击之时,IBM在1980年代初能够比较迅速地整合各方资源,借助它的品牌和在商务客户中的卓著声誉,大举进入PC市场,从而为IBM整个企业的竞争优势组合添续新的竞争优势。当然,后来IBM在PC市场的虚拟优势由于微软和英特尔的不断壮大而逐渐削弱。
面对越来越严峻和不利的大环境,自1960年代以来,美国主要烟草企业,借助于它们的囊中丰盈,大都成功地更新了它们的业务组合和竞争优势集合,使烟草产品在总体企业的比重逐渐减少。比如,菲利浦-莫里斯烟草公司(PhilipMorris,现改名为Altria奥驰亚集团)拥有万宝路等世界驰名品牌。它的主导优势曾经是烟草营销和它的知名香烟品牌。由于公众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日益增强以及政府对其广告和促销手段的严格限制,香烟市场增长无望、前途暗淡。菲利浦-莫里斯烟草公司不得不去寻求新的市场空间和收入/利润来源,比如食品、啤酒等相近行业。如今,奥驰亚集团高居美国《财富》500强前列,它的主导竞争优势并不是某个具体产品业务或品牌,而是大规模制造、配送和推销一系列与大众每天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饮料、烟酒等的能力,尤其是打造和管理强势品牌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