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成功组织管理的代名词?

   2023-05-12 互联网3380


  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又出现停滞,通用电气公司于1972年接任为董事长的琼斯(Jones),担心到80年代可能会出现比较长期的经济不景气,到1977年底他又进一步改组公司的管理体制,从1978年1月实行“执行部制”,也就是“超事业部制”,这种体制就是在各个事业部上再建立一些“超事业部”,来统辖和协调各事业部的活动,也就是在事业部的上面又多了一级管理。这样,一方面使最高领导机构可以减轻日常事务工作,便于集中力量掌握有关企业发展的决策性战略计划;一方面也增强了企业的灵活性,在改组后的体制中,董事长琼斯和两名副董事长组成最高领导机构执行局,专管长期战略计划,负责和政府打交道,以及研究税制等问题。执行局下面设5个“执行部”(即“超事业部”,包括消费类产品服务执行部、工业产品零件执行部、电力设备执行部、国际执行部、技术设备材料执行部),每个执行部由一名副总经理负责.执行部下共设有9个总部(集团),50个事业部,49个战略事业单位。各事业部的日常事务,以至有关市场、产品、技术、顾客等方面的战略决策,以前都必须向公司最高领导机构报告,而现在则分别向各执行部报告就行了。这5个执行部加上其他国际公司,分别由两位副董事长领导。此外,财务、人事和法律3个参谋部门直接由董事长领导。在琼斯领导下的通用电气,其平均收益率高达29.8%,而琼斯自己也以压倒性的票数优势,荣登“最优秀CEO”的宝座。

  从通用电气的这两次变革的措施与成效来看,我们惊讶地发现,在杰克·韦尔奇扁平化之前的两次组织变革无疑也是成功的,然而这两次成功的组织变革却在走一条与扁平化完全相反的道路——它们是在把通用电气变“臃肿”的过程里获得成功的。

  事实上,通用电气的组织管理史,给我们一些相当好的启发:

  组织的灵活性与组织的阶层结构并不必然相关

  在组织管理里,有一普遍的看法,就是“管理层次越多,组织的灵活性越差”。然而我们可以看到,通用电气组织管理史上的“战略事业部”的变革,并没有简化组织的阶层,但通用电气的组织灵活性却大幅提高,当年即产生了巨大的效益。由此可见,“管理层次越多,组织的灵活性越差”是一个组织管理上的误解。组织灵活性与管理层次之间没有必然的关联关系,与组织灵活性之间有必然关联的是组织结构里的“决策点”。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