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们”:需要两层“防弹衣”

   2023-04-12 互联网3970
核心提示:研究新浪的价值之一,在于它是在中国少有的股权分散的公司之一。即便是同样在美国上市的高科技公司,如搜狐、盛大、网易等,都有

研究新浪的价值之一,在于它是在中国少有的股权分散的公司之一。即便是同样在美国上市的高科技公司,如搜狐、盛大、网易等,都有“一股独大\"的情况。

  股权分散这样的架构在中国的环境之下,能够适应吗?考察这个问题,新浪是个好标本。

  但是,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关系并不是一个新浪出现之后才有的新话题。最早可追溯到1932年,Berle和Means对美国200家最大的非金融企业做出调查,发现44%的企业(占总资产额的58%)不是由股东控制的,而是由并未掌握公司股份的经理人员所控制。由此他们得出了股权分散化是现代公司股权结构的基本特征,认为这是“股份有限公司的革命\"。

  在股权极分散的情况下,所有权和控制权(经营权)分离,公司的控制权实际上掌握在没有股权的经理手中,经理人员可能不惜损害股东的利益而为自身谋利。因此,如果不解决经理人和股东的潜在利益冲突,此类公司的绩效无法达到最优。

  有人还发现,如果股权结构分散,任何单一股东缺乏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激励,将导致公司治理系统失效,产生管理层内部人控制问题,形成公司管理层强、外部股东弱的格局。

  一个很有意思的实证研究结果是:有人以财富500强企业中的371家企业作为样本,分析了经理人所持有的股份和企业市场价值的关系,认为当内部人持股比例在0%~5%或在25%以上时,对企业市场价值有显著正的影响;当内部人持股比例在5%~25%之间时,对企业市场价值有显著负的影响。

  从2000年到2004年间,新浪董事中最高的持股比例在13.3%和9.6%间徘徊,如果按照上述的说法,新浪的情况也就不奇怪了,它掉入了股权分散的陷阱。

  当然,还有很多研究证明,最适合的股权结构并不存在,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之间并不显著相关。

  也许,问题不应该是股权分散好不好?而应该是在何种情况下股权分散可以成为好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