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R在ERP项目中的应用

   2023-12-16 互联网1720
核心提示:BPR既不是企业解决管理问题的灵丹妙药,也不是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的无用工具,只有充分理解好ERP与BPR的关系,认清BPR理论的深刻

BPR既不是企业解决管理问题的灵丹妙药,也不是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的无用工具,只有充分理解好ERP与BPR的关系,认清BPR理论的深刻内涵,同时对企业实际现状有比较客观深入的分析和认识,BPR才能真正在ERP项目的实施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整个ERP项目增光出彩。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最初于1990年由美国的MichaelHammer提出,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首次引入中国学术界,而后随着我国ERP应用热潮的兴起而逐渐被国内企业所熟悉。

  BPR理论出现伊始,即在欧美国家里掀起了一股企业重组再造的热潮,很多大型企业纷纷实施BPR,并将其看成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塑竞争优势的关键。然而BPR实施低成功率的残酷现实,使人们不得不对BPR这一理论的应用进行重新认识与思考。国外数据显示,整个90年代仅仅只有30%左右的BPR项目获得了成功,而大部分重组项目则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彻底的失败了。

  国内企业开始BPR实践的时间虽然落后于国外,但对于BPR的认识与实践过程同西方国家类似,也经历了从最初的推崇,而后对教训进行反思,最终再到理性对待这样的发展阶段。如今再提到BPR这个名词,人们已经不会象当初那样,把它当作一个时髦的管理学概念或一种万能的管理改进方法,盲目地倍加推崇了。取而代之的,是对BPR更为客观的评价和更为深入的思考,甚至会有这样的趋势,我们听到的负面批评大于正面的肯定。

  那么,我们究竟应当如何认识BPR这一理论方法在ERP项目中的应用呢?ERP项目中实施BPR是否必要,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从BPR的定义说起。据哈默的定义,“BPR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Process)进行根本性(Fundamental)地再思考和彻底性(Radical)地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地(Dramatic)改善”。在这个定义中,“根本性”、“彻底性”、“戏剧性”和“流程”是应关注的四个核心内容。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