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型企业管理层持股新规解读

   2023-05-12 互联网3480


  再次,根据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就《实施意见》作出的解释:“这次《实施意见》规范的不是向管理层转让国有存量资产,而是企业增资扩股时管理层持有企业股权。”本次国有大型企业管理层持股解禁,采取的不是股权转让方式,而是增资扩股方式,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国有资产直接转让而可能带来的资产流失问题,可以说是一种相对保守的尝试。虽然说,增资扩股方式稀释了原来国有股份的权益,但是能够促进管理层更多的考虑如何做大国有企业蛋糕,进而达到国有资产增值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有企业管理层持股操作得当的话,可以形成双赢的局面。

  总的来说,不论是从国有企业改制的初衷来看,还是从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来看,国有企业管理层持股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目前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企业的管理层是否应该和是否需要持股却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从当前经营性国有资产布局来看,国有资产大量退出一般竞争性行业,持续向垄断特征较强的基础行业和支柱行业集中,2004年末,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产业占全部企业国有资产总量62.3%,煤炭、冶金、石油石化、烟草、机械行业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占全部企业国有资产总量26.6%。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企业大量分布在这些行业中,带有较为明显的垄断性。在这些企业中,人力资本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如何,是难以准确界定的,因此,是否在这些国有企业中实施管理层持股,假设持股后起到激励约束作用如何,均需要慎重考虑。此外,这些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往往是通过行政任命的,不符合《实施意见》所规定对象的要求:“凡通过公开招聘、企业内部竞争上岗等方式竞聘上岗或对企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管理层成员”。

  当然,对于国有大型企业而言,管理层是否持股也不能一概而论,特别是对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的国有大型企业,管理层持股是一种有效的激励约束方式,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在国有大型企业管理层持股方案的审批上,需要国资部门进行严格把关,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具体来说,需要从合理性、公平性和透明性等方面着手进行管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