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领先的误区

   2023-03-08 互联网4740


  [作业效益不可能带来持久的获利]

  作业效益上经常性的改进,是达到卓越获利能力的必要条件,但通常并非充分条件。很少有企业能长期以作业效益为基础,而在竞争上大获成功,即使要维持领先竞争对手,都变得愈来愈难。最明显的理由是,最佳务实的做法会快速扩散。竞争者很快就能模仿到相同的管理技巧、新技术、改善材料,以及以更卓越的方式满足客户需求。最一般性的解决方案,也就是那些能运用在多种状况的方法,扩散的速度也最快。由于管理顾问支持这些观点,作业效益的工具更是一路繁衍,百家争鸣。

  当作业效益的竞争使得生产力疆界向外推移时,每家厂商面对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尽管这种竞争作业效益造成相当大的改善,但也导致无人能有特别突出的表现。就以美国年产值50亿美元以上的商用印刷机产业为例:主要厂商如唐纳利父子公司(R.RDonnelley&SonsCompany)、戈贝可企业(Quebecor)、全球彩色印刷公司(WorldColorPress)和大花印刷企业(BigFlowerPress)等,莫不积极竞争,为各类型顾客提供相同形式的印刷技术,大量投资于相同的设备,使印刷速度愈来愈快,但厂商本身并未因此获得更高的获利率。即使这一产业的龙头唐纳利父子公司,80年代持续维持在7%以上的获利率,到1995年时,却降至不到4.6%。这种现象从一个产业蔓延到另一个产业。即使此种新竞争形态的先驱者,同样受困于持续的低获利。

  [作业效益将走向共同毁灭]

  单凭以作业效益为基础所形成的竞争,彼此会相互毁灭,而且所导致的耗损战,只有在限制竞争的情况下才能终止。

  近年来盛行以合并进行产业整合,从作业效益的竞争观点来看,自然有其道理。但缺少策略的愿景,一味受到绩效压力的驱使,使各企业除了一家接着一家买下竞争对手外,似乎没有更好的点子。然而,能留在市场上的竞争者,往往是那些力图比其他业者在市场中生存更久,而非拥有明显优势的企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