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等车市场,北京现代索纳塔进入市场就是20万,带来的不仅是车,还有充分竞争。这样一看,奥迪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
这种产品价格先扬后抑的剧目之所以能不断地改头换面地重播,是因为产品制造商们一直用成本加成的方式表演,来掩盖产品价格周期的真面目。这种表演,欺骗了消费者也罢,就怕制造商自己也假戏真做,成了剧中人,忘了企业还要用公司规模推动企业成本下降。下面举一例说明。一家国内公司进入汽车制造业。在进入市场时它研究了国内其他汽车生产商的价格,得出1万元/排量的结论,并以此作为成本目标。两年后公司的产品上市了,成本也达到了最初设定的目标。然而,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已下调,市场不再允许公司按设定的成本目标加价销售了。
(作者为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合伙人,首席咨询师。本文发表在《经济观察报》2004年4月26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22-20225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