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的车市,仍然是降声一片。与去年和前年不同的是,售价在20-30万之间的中高级轿车也成了价格战的有生力量。
离老百姓远一点,生产资料市场的价格却是反其道而行之:钢材价格上扬20%以上,其他金属材料也大幅上涨,例如铜材3个月内狂涨了约70%。
汽车厂商是金属材料的大用户,当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的同时,汽车价格不升反降,可见在材料成本的背后还有另外一种力量在起作用。
多年来,中国汽车厂商面对百姓对汽车价格的不满,通常会说,我们的成本是如何如何构成的,我们的前期研发费用是如何如何的高,诸如此类来搪塞敷衍。而面对成品价格跌跌不休和用材节节上涨的双重压力,厂商们也是只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价格这把双刃剑终于悬在了汽车制造商的头上。
现如今,中国的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不断变化已经到了麻木不仁的程度。消费者自不必费心去了解价格变化规律,而管理学家和管理顾问却不能等闲视之,我们可以应用微观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判断戳穿价格的谎言。
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成立不久的波士顿咨询集团受邀为一家电子器件公司研究半导体行业的价格行为,该公司认为半导体器件的价格变动非常混乱,使人摸不着头脑。项目工作成员经过分析研究发现,半导体器件的价格变动一点都不混乱,而是严格遵循一条人们感知的、在管理咨询界被称为经验曲线的生产规律在变动:当器件产量翻了一倍,其价格和成本就成比例地下降25%。
根据定义,经验曲线理论包含以下两条基本原则:(请看图1)
图1:经验曲线图
1.单位价值(产品或服务,有用东西)的价格是个函数,它随着行业所累积的经验而下降,并且是可测量和估算的。
2.单位价值(产品或服务,有用东西)的成本是个函数,它随着该企业所累积的经验而下降,并且是可测量和估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