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还在付出:信息化八大成本探究

   2023-08-21 互联网2630


  反之,在学习曲线上,越往后要付出的成本越低。因为,先动者已经替后动者付过了学费,后动者可以用很低的成本使用成熟的技术、成熟的理念,规避大量风险。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在信息化中,新技术和新理念最终将用于所有生产部门和所有企业,贯穿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但考虑到新事物永远是机会与风险并存,在一次次新浪潮中,对企业来说,要做先锋还是跟随,需要慎重考虑。

  四、风险成本

  “幸福的家庭个个相似,不幸的家庭个个不同”。每个失败的信息化案例看起来都有不同原因。

  在认定OracleERP产品的前提下,先是错误地选择了不熟悉Oracle产品的利玛公司做实施商,在项目实施进行中利玛公司又发生了内部哗变,哈药集团整个1000万的ERP项目被迫中止。

  开始实施Frontstep公司的ERP产品5个月后,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河南省的许继集团决定进行重大机构调整。但是许继集团高层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显然没有认真考虑结构调整对ERP项目的影响。结果,企业经营结构变了,而当时所用的ERP软件流程却无法改变,最后整个ERP项目不得不完全废止。

  在震惊业界的中国ERP第一案“北京三露厂ERP案”里,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一起“ERP烂尾”工程。采用一种本土化程度很低的国外产品,用户、软件厂商和实施商之间没有做好责任和权利的界定,最终造成整个ERP项目的失败。

  广州标致汽车公司前前后后花费了2000万法郎进行信息化建设,但项目却日渐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主系统MRPII十几个功能模块中,能够启用的仅有一个库管模块。投下巨额资金后,广州标志信息化的效益却与当初的宏图大略相去太远。几年后,广州标致改朝换代拱手出让了市场,虽说不能完全归咎于信息化的失败,但也不能说毫无关系。

  如果把信息化看作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那么从财务角度计算TCO(总拥有成本)和ROI(投资回报率),就是衡量一个企业信息化的标准。在一定时期内降低的成本和增加的收益如果没有超过信息化投资,那就应该视为失败。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