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关怀“草根企业”信息化需求差异

   2023-09-13 互联网2300
核心提示:我国拥有近2000万家的中小企业,因数目庞大,有人为中小企业冠名为“草根企业”。  草根之众,显示出整体的的力量。中小企业不

我国拥有近2000万家的中小企业,因数目庞大,有人为中小企业冠名为“草根企业”。

  草根之众,显示出整体的的力量。中小企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巨大贡献者,也在伴随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展露出未来信息化建设主体的潜力。

  而草根之细微,则反映着不同于“支干”的生长特性。“草根企业”因其发展迅速和经营模式多变等特点,对环境、对市场甚至对产品技术有着更敏感的反应和细致的要求,这使得习惯于感受大企业酸甜苦辣的我们,容易与他们产生“距离”,因此在推动这一巨大群体信息化建设的最初阶段,不能像很多人认为的,采用“批量化”粗放推广模式,而是更该从“人性化关怀”开始,仔细体察其需求之细腻,感受其差异之细末。中小企业的IT负责人,成为缩短我们与“草根企业”认识差距的最好“媒介”。

  为此,记者采访了两家中小型企业IT负责人。他们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谈起,有着不同的认识与感受。

  观点一:制度是突破口

  张连湘于1980年进入的邵阳资江水电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经营中小型水力发电设备的国有独资企业。该公司地处湖南邵阳,建于1973年,在编人员1000人,实际员工500人。固定资产净值约1660万元,2002年完成销售收入3900万元。属于一家中型企业。

  作为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张连湘,从进厂之初,就从事着相关的信息化工作。但二十多年来,张连湘认为,信息化速度不快。

  企业从1990年始,已购置了计算机,用于报表、信函、合同收集等工作。以后陆续应用到产品设计、财务管理中。到目前为止,企业没有建设全面的局域网。设计部门设计的产品生产资料,仍然通过打印的纸质图纸,送到生产部门。对于库存管理、物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近期开始对外“取经”学习。

  避免盲目上马,充分做好信息化的准备,是张连湘所在企业迈上信息化建设新台阶的指导方针。但这个准备,并不只是简单地调研,在张连湘看来,更需要通过企业改制做基础。即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将是信息化建设的起跳点。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