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嘉陵集团公司应用案例

   2023-04-12 互联网4200


  让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保持同步

  在多年的企业IT系统规划和实践中,高勇觉得自己的许多奇想也是受惠于当年的财务知识。在他看来,财务是一种经济价值的再现,经济活动又是一个物化的过程,10年的物流业工作经验也让他深刻认识到,在物流环节中,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要保持同步,这应该成为企业引进IT系统时最核心的应用和管理思想。

  一直到现在,高勇还身兼财务部的部长,贯彻着他一直坚持的“一个中心”管理思想,从事先的计划预筹、事中控制、到事后确认,规范化必须延伸到整个过程,从原来的会计式财务,向管理财务转化,真正过渡到事前预测相对准确,事中标准达标,最后出来的结果要进行偏差分析。

  系统简介

  先当机器人再做自然人

  1994年嘉陵开始上电算化,因为只是比较简单的一级核算的账户处理,数据来源没有联网,只停留在“孤岛”阶段。为了推进财务电算化,嘉陵提出的口号是“先当机器人,再作自然人”,将权力回收到计算机,具体到财务控制,就是首先通过对财务数据的跟踪分析,使整个经济活动过程全部受控,第二步就是由现在的事后核算向事前预算、事中控制转换。

  在嘉陵公司IT系统分阶段实施过程中,由于体制、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现实原因,系统实施几度也曾面临“绝处逢生”的境地。为此,嘉陵提出了“绝情的制度、无情的管理、有情的领导”的应用指导思想,制度第一、领导第二。高勇后来发现,很多企业的IT系统实行不下去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制度出台之后,没有办法确认和执行,“那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可操作性,每一个制度,必须有一个从起点到终点再回到起点的过程,这样的话就可以一以贯之,IT系统就不致于流产。”

  在嘉陵,高勇只负责企业IT系统的规划和结合业务特点提出需求,系统的实际编程和运作维护交给公司的IT系统和软件供应商。为了在每个员工心目中树立“制度第一”的思想,嘉陵提出了“计算机给每个人评价打分,与收入挂钩,后十名张榜公布”的土办法,正好赶上1998年国有企业的下岗分流,辅以淘汰机制和引进新毕业的大学生,整个公司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管理”很快得以广泛普及。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