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经华难题":流程不完备遭遇冲动的惩罚?

   2023-06-15 互联网3100
核心提示:一边是顶尖的企业家,一边是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合作2年半之后缘尽,最终不能履行“相守”3年的承诺。这不啻为一道“何经华难

一边是顶尖的企业家,一边是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合作2年半之后缘尽,最终不能履行“相守”3年的承诺。这不啻为一道“何经华难题”。

  到底是用友容不下何经华?还是何经华水土不服?亦或是本土企业和外版经理人本来就不般配?

  11月3日,何经华在颇为伤感的气氛中,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专访,细述中国职业经理人问题。

  流程不完备遭遇“冲动的惩罚”?

  “我迷醉的眼睛已看不清你表情,直到你转身离去的那一刻起逐渐的清醒”,刀郎声嘶力竭地吼着《冲动的惩罚》。

  这何尝又不是对中国企业和职业经理人关系的一种暗喻呢?

  “2年前,我当时是满怀着激情来到用友的,我希望用我的经验,来带动用友成功转型为一个世界级的软件企业。”回忆与用友的“初恋”,何经华依然历历在目。

  确实,何经华和王文京有着“一见钟情”式的浪漫。2002年初,王文京在听完何经华的一次演讲后,对何的口才和能力大为感叹。对何礼贤下士,邀请何“共同来写一部中国软件史”。一时被传为一段“伯乐与千里马”的佳话。

  “这是一种缘分。”虽已离职,但何经华依旧不改初衷。

  不过现在看来,这种缘份付出的代价似乎太大。对于用友而言,尽管王文京一再强调要继续何经华主政时期的国际化路线,用友国际化将进行到底,但毕竟失去了何经华这个国际化总裁,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周新军分析,何经华离任用友再一次暴露了中国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硬伤。目前中国企业选聘职业经理人制度最大的不足在于,职业经理人的挑选和考核没有具体的评判标准,缺乏独立、有公信力的中介机构。多是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双方找感觉,随意性太大,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海外职业经理人在中国企业的水土不服。

  周新军认为何经华的经历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唐骏与盛大网络可能是另一个随缘的例子。唐骏从2003年10月份开始就考虑离开微软,在先后接触7家公司后,有了初步意向。但与盛大董事长陈天桥的一次偶遇,3个小时的谈话之后,2个月时间内就敲定合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