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随其后的是跨国咨询公司在中国的大举进军和大肆攻城掠地。从面上来讲,已稳据中国咨询市场前列的麦肯锡、毕博、IBM在各大高校的大肆招聘,表明了他们2004年业绩的持续扩张和对2005年中国咨询市场的“牛市”心态;从点上来讲,已进入中国完成战略扩张前期准备工作的美国IT咨询公司海波龙(Hyperion)的广告,已出现在中国主流商业杂志《中国企业家》的每一期中;从老的公司而言,罗兰贝格公司的掌舵人罗兰贝格先生又旧地重游中国,而这一次是跟着德国总理来的,且又去东北老工业基地转了转;从新的进入者角度,日本影响力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能率公司在北京开设了新的办事处,并连续进行了各种推广活动,包括其社长亲自在圣诞节当天率总部高层人员一一拜访中国合作伙伴和客户;从国别看,不仅有越来越多的欧洲咨询公司随着中欧关系的升温而蜂拥而至,而且,印度的三大IT服务公司扎根浦东,员工规模均已达到几百人之多。
2004年的跨国咨询公司在中国最大的新闻,就是鲜为行外人士所知的欧洲最大的咨询公司Gemini-Cap公司购并了在中国本土知名度远在其上的领先者——远卓。这使行业内部人士深为中国本土咨询公司们的未来前景担忧。
市场加速细分
在2004年,咨询公司的棋到中盘比功力,还表现在专业化程度的“精细化”。深圳的欧古得公司,厦门的希尔公司,专注于电信行业中的培训加人力资源加营销咨询业务,获得了迅速的成长,人员规模迈上了第一台阶,达到或超过了50人这道门槛,垒起了细分市场的一道高大宽厚的围墙,跑马圈地越圈越大。而专注于服装行业连锁品牌咨询的旗风公司,也同样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无限风光。
在咨询行业的另一个细分市场——培训公司中,2004年的新鲜事是“卖卡”成风。以深圳为“震源”,培训行业中的这股模式创新风气迅速北伐,全国各地到处出现了把各种培训打包在一起,以“学习卡”的方式像卖“楼花”一样地预收客户培训费。这类培训公司中,有相当一部分公司的老总是躲在后面,隐藏真实控制人身份,让人十分怀疑其动机何在。所以,在2005年可能会有一些信用危机发生在那些创办人不知道是谁的培训公司中。但愿这只是我们的错误判断。而一旦这样的信用地震只要发生一场,就会重新将培训公司群体推入生存的危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