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廉颇已老 饥饿营销失灵订单式营销变味

   2023-11-15 互联网1770


  广州本田和东风日产则把订单生产与柔性化生产相结合,几个平台不同款式的车型均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这样就可以根据订单及时调整不同车型的产量。其他一些尚未采用订单生产方式的汽车企业如一汽-大众、北京现代等也纷纷表示,将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采用这一方式。

  而为国内多家整车企业做营销咨询服务的上海雷神咨询有限公司资深顾问庞勇认为,厂家对价格的控制方法与各自的整体经营策略相关。现在流行的订单式生产,是厂家“精细化营销”意识的觉醒,也是努力降低经营成本的开始。很多整车企业都将2005年定位“降低经营成本”作为核心战略,订单式生产和营销并不只是表象上看到的营销方法。

  车市价格一段时间之内也趋于稳定。在某品牌经销商一位副总的抱怨中,透露出了单车利润的短期稳定的信息。“实现订单式生产后,虽然厂家对产品价格的控制力度得到加强,单车利润也比去年大,但是争取货源难度也随之加大,销售总量不尽如人意,收益难有起色。”

  但业内人士也并不认为这种营销和生产方式可以救市,奇瑞汽车一位人士眼下最担忧的是:最近长安汽车全系列微车的降价会不会预示着整个市场价格又要重新调整了,因为又有新的价格空当随着长安的降价而出现。

  在厂家使用订单式营销方法解决自己的库存问题时,一次网上调查的结果是:消费者普遍认为,这是“企业限制产量、推行‘饥饿营销’的工具”。

  的确,留在消费者记忆深处的,是各厂商吊足了他们胃口、考验了他们的耐性极限的“饥饿营销”。“订单式营销”在他们看来,还是一张老面孔,同样得等待,再等待……

  而且一些打着订单式营销的厂商更多借此消化着他们的库存——库里有车,但消费者并不能提,他们被告知,你定的车还在生产线上。俨然有“饥饿营销”的影子。

  一些营销学者对车市的订单式营销大加批驳:订单式销售是在“用户第一”的理念之下衍生出来,以满足顾客对产品个性化需要的产物,推迟交货不过是为满足客户需要而不得不付出的一个小代价。但今天车市的订单式营销,已经不是因为你需要特殊颜色的车而不得不进行的定制化营销服务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