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这不是一种自怨自艾的叹息,而是一种自我鼓励的执着,也充满了自我营销的智慧。尽管不是像欧美那样的高利润,但索纳塔等在华生产的韩系车型,还是以“实惠”砸开了中国的市场,不可否认,这已经成为韩国车的优势,无论是千里马还是索纳塔都显示了这方面的竞争力。
而反观中国汽车的发展之路又怎样呢?拿市场换技术,轰轰烈烈的合资合作过后真正学习和消化的东西不知又有多少?正如一些咨询同行说的那样,在汽车合资出现之前,中国汽车产业是贫瘠的,但经过了二十年的合资之路,在总资产不断扩张之后今天,各大汽车集团发现自己仍然未摆脱一种捉襟见肘的寒酸。欧美底子厚实有历史的积累我们不能不去比,日本渐行渐远的身影我们也不必较真,曾几何时,与我们何其相似的韩国汽车也要把我们甩在后面,莫非中国连汽车制造也要沾染上足球的“恐韩症”?
凭心而论,中国汽车缺少一种痛彻心骨的“精神蜕变”,缺少韩国那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和执着。事实上,自主品牌的发展从来就不会平坦,没有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不能付出更为坚忍的代价、只是“与狼共舞”几年便幻想平起平坐无异天方夜谭。事实上,现代更清楚这点,根据他们自己的总结和评价来看,种种牺牲和努力成就了现在的成功,其中包括1998年决定为每辆汽车提供10年期、10万英里的保修承诺,这个而令人惊悚的10年/10万英里保修计划直接导致了克莱斯勒和三菱新的保修方案的出台。
在技术学习、产品质量上的不断追求是韩国现代崛起的重要原因,而这也是值得中国汽车好好反思的地方。而针对世人质量上的诟病,1999上任的现代公司董事长郑梦九在大刀阔斧精简公司的管理机构的同时,有条不紊地寻求技术贴近策略,在整车质量上与丰田一较高低。在产品质量上,由本地雇员组成的“质量任务小组”远赴美国,对天气、路况以及司机的驾驶习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很多车辆在制造途中就被要求改换设计,或是因为细小问题而被责令重新生产。新款索纳塔就曾因质量部门发现了50项问题而不得不推迟两个月上市,正视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每一个人,也带领现代汽车突出重围,在海外立足。相比之下,中国汽车则更多显示一种出追求浮华、急噪的心态,缺乏学习与改进的持续动力和决心,也没有真正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竞争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