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口哨的人
有关专家指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是不成立的。在中国历史上,君命有所不受的大将们“黄袍加身”,犯上作乱的血腥场面比比皆是。古代的“君命有所不受”是因为当时信息传递条件的限制,“君”对战场的信息作不到及时、准确的把握。而现代社会通讯、交通完善发达,如果在未经“君”授权的情况下再谈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将决不可予以重用。
国内一家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督机构根据其工作经验,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建设总结了四项基本原则:
一是严密性原则,理想的制度应当在出台前后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与因素,措词严密,无懈可击;
二是可行性原则,即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制度,如果脱离实际,只图书面上的科学、完整,在实际中无法贯彻落实,到头来反而成为负担,落个“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结局;
三是无偏袒原则,管理制度一经公布,就对企业组织内部任何人都具有约束力,包括高级管理人员;
四是时效性原则,任何奖惩制度都应讲求时效,特别是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在通常情况下,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就会模糊正确与错误的界限,随之出现接二连三的效仿者,以至法不责众,骑虎难下。
陈菲菲认为,在防范企业“内鬼”问题上,除了加强制度实施以外,还要注意建立起比较公平合理的企业激励制度,这样可以让企业员工通过努力工作有可能获得令人羡慕的收入和待遇,而不必为一些近期利益而铤而走险。
在西方,吹口哨是引起公众注意的一种方式,并把那些发现问题并及时揭露企业内部腐败问题的人叫做“吹口哨人”(Whistleblower)。在中国,很多企业家都为自己的企业特意安排了自己的亲信作这种“吹口哨的人”,希望他们能尽心职守。而谁又来为这些吹口哨的人吹起口哨呢?也许我们更要寄希望能建立起完备的制度,让这些制度系统为企业吹起警惕的口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