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企业是丝毫不能回避危机事件的,及时的对社会进行信息批露,才能赢得消费者的理解,在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中,尽管事件已发生多日,但雀巢则坚持把沉默进行到底,没有准确的给外界及消费者一个明确的回应,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这样的轻描淡写方式解决问题,公众自然感觉就好像受到了愚弄。而肯德基在“苏丹红事件”中就聪明多了,在苏丹红事件备受关注的时候,主动说明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还是发现了苏丹红(1号)成分,并及时给消费者道歉,同时公布了解决方案,肯德基的主动、诚恳和不掩盖、不逃避的真诚态度,表现出对消费者健康的重视,在第一时间赢得了媒体的关注和支持。企业无论犯错与否,都需要一个正确的心态,增加透明,向公众做坦诚的解释,人们会为对敢于认错、知错就改,勇于负责的行为叫好,却无法原谅遮遮掩掩和躲避事实。
四、对本土文化和环境的理解尚需修炼
为什么不同的跨国公司,在出现危机的时候,处理的方式和最终带来的影响却有如此大的差别呢?从本质上来说,其实体现的是跨国企业对中国社会文化和消费者的把握还不够,雀巢为什么如此傲慢,是因为他们自信的认为碘超标“其实没什么”,在雀巢眼里或者说在其他国家眼里的“没什么”,在中国消费者眼里,却是绕不过去的坎,因为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中国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和健康的敏感和关注超过了任何一类产品和行业;肯德基为什么要自暴家丑,因为肯德基知道中国消费者面对国际品牌的心理,为什么亨氏开始消极面对后面采用公关“亡羊补牢”呢,因为亨氏知道躲不过去了,这都反映了跨国品牌对于中国消费和市场环境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对本土文化理解不足的另外一个体现就是跨国企业公关反应比较慢,对媒体而言,他们需要的是新闻的时效性,同时中国媒体向来对采访对象的拖延、回避等深恶痛绝,如果向跨国企业提一个问题,跨国企业不及时回答,那么媒体就会失去耐心,从而为了保证新闻及时性而导致信息误读。无论是过去发生的东芝电脑事件,还是杜邦“特富龙”事件,跨国公司公关危机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言人露脸的迟缓,没有能跟上媒体和公众的眼睛,从而给消费者留下冷漠无礼的感觉,同时给媒体留下了时间差,导致假相走在了真相的前面,后面弥补就比较困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