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导入第三方危机管理方略

   2023-11-15 互联网1770


  在“说与不说”的优柔徘徊中被公众选择用脚投票。什么是经济学家,笔者以为构成经济学家的几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一是严谨二是诚信三是深度,缺一不可。但事实上,我们看到,当以顾雏军为首的格林柯尔系高官层被捕后,当初力挺顾雏军,乃至出席“科龙20年发展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研讨会”的经济学家们再一次选择了沉默,只有钟朋荣和张维迎发了点声音,钟教授把顾雏军的失败归结为“任脉不广,不擅长公关”,而张维迎先生则索性“我和他不熟,企业我也不太熟”。前者显然过于草率,如果顾雏军不擅长公关的话,他能够在国有企业的购并大潮中攻城掠地而一路畅通吗?他应该是位高手才对。至于后者,仅凭一句“不熟”是说不过去的。毕竟你有言在先,讲过“如果顾雏军错了,那么中国的国有企业的改革路线便错了”的话。如果对顾雏军和科龙不了解的话,怎么能可能草出此言呢?显然,前后矛盾不言自明。

  其实,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张教授一直在“说与不说”中进行着挣扎。从一开始面对郎咸平的挑战保持沉默,后来出面应战,但却没有非常有利的论据真正潜下心来参与论战。再后来,当顾雏军被捕后,舆论矛头直指经济学家的时候,张先生再度选择沉默。其实,我们看到当张先生再度以“不熟”回应之前,因为无人应战,已经渐趋势弱,这个时候如果张教授不出面也就罢了,可偏偏他又发表了“我和他不熟,企业我也不太熟”的言论,再度激起了媒体的兴奋点,对舆论无异于火上浇油!

  危机管理学里有一招叫“沉默是金”法则。亦即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如果你有更好的应对策略,能够与受害者或者舆论保持一致就最好不过。如果没有,那就干脆保持沉默下去,危机管理最为忌讳的就是站在舆论和公众的对立面。试想,同样参与“科龙二十年”研讨的,有那么多机构和著名经济学家,当顾雏军事发后,大家都保持了一贯的沉默,而公众并没有一直揪住不放,甚至已经把他们给忘了,唯独我们看到的是张维迎先生出面了,无疑与公众和舆论形成了“单挑”的局面。这,也许是张教授需要深思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