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区域内,零售门店之间的竞争取胜的因素很多,第一就是要有足够的“兵力”,即门店的经营面积、商品种类等因素;第二个是双方的战斗力和相关的武器装备情况,即门店的信息化程度、运营效率等因素。
零售门店之间竞争致胜的问题不是2>1,而是有些时候1>2的结局。在枪战的电影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以少胜多,孤胆英雄独闯匪穴的精彩场面。零售门店的竞争不是依靠大就能取胜的问题,在竞争中,弱者也能获得生机……
当零售商遇到在整体的经营面积、商品总数等方面弱于自己的对手怎么办呢?
弱者取胜的方法就是“差别化”,这是针对提高武器性能以及效率而言,兵力较差的弱者若无持有优于强者的武器或者效率,则不可能致胜。所以对于弱者而言,将差别化运用于销售战略非常重要。
零售业的差别化包括产品差别化、陈列差别化、商品差别化。但是仅仅使用一种差别,无法发挥强大的力量,必须三种配合使用,作为反败为胜的武器:
产品差别化是指制造优于其它公司的品质或性能的产品,但是一般的零售企业不能像厂商那样制造自己的产品,不能使用此项战略。因此,这里的产品差别化仅仅限于面包和生鲜商品等产品。
商品的陈列差别化:陈列差别化是零售企业的一大武器,卖场面积小的弱者无法正面和卖场面积大的强者竞争,故需要先决定顾客层以及商品种类,再加上商品的陈列。
商品差别化指自有品牌或者产品包装与其他的门店不同的差别定位,这种方式在于评估商家对于商品组合销售包装能力,如超市的健康沙拉组合等。
寻找机会,虽然对方整体实力强于自己,但可寻找对方薄弱的地方。处于弱势的门店虽然无法在全面的商业竞争中取胜,但其可以集中力量占领竞争对手薄弱的、有市场空间的这一品类空间,在站稳脚跟之后再逐步扩张相关品类,增加经营面积,进而达到转弱势为强势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