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措施实施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第一个月的销售增长了,并在该季度剩下的两个月中保持增长的趋势。于是,销售经理和培训经理向首席执行官报告措施和取得的结果。当首席执行官得知这种双管齐下的方法进行得很顺利时,他并没有问:\"库存数据上网和营销技能的提高,各自提升销售多少个百分点?\"而是和两位经理握握了手,说了句:\"继续努力。\"
理由很简单,经理不需要,也没必要知道太多。实际上,多数经理们对统计还是持怀疑态度的。他们真正需要知道的是,人力资本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结果。他们需要知道员工会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如电脑化这样的资本投入。最基本的问题是,\"如果公司投资办公自动化,员工会怎样让投资效果最大化?\"
可用下述\"流程价值分析\"方法来发现人力因素的作用。其步骤是:情景分析,干预,决定影响和价值衡量。
找出问题
第一步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你非常了解要干预的领域,那最后就不难发现最后的价值增量了。大多数失误就源自这个阶段。若对环境掌握不足,那么就很难回答后面具体的增值问题:
业务问题到底是什么,服务、质量还是生产率(即SQP)?首先确定出这三个基本方面中哪个方面出现问题。很多情况下不止一处。只有首先找出问题所在,才能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以SQP指标为标准,公司当前绩效水平如何?一旦明确了具体问题,找出\"软\"\"硬\"两方面的证据。是成本、时间、产量、瑕疵、还是人力资源问题?尽量发掘历史数据,可以追寻问题如何累计。
当前的绩效影响竞争优势吗?找出公司在市场上正在失势之处。例如,如果问题继续,会影响竞争力吗?竞争者能否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或者它们交货更快?你为什么比不上竞争对手的SQP?对这些问题的答案,使你能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情形下,最关键的工作流程是什么?首先,是生产、服务还是行政流程?你向客户提供的是货物,还是服务,或者两者兼有?你面对的是怎样的客户或对象---第一线的员工、工程师、主管、原料、或者设备?你能简单勾勒出流程本身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