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与指责都是有益的,正如媒体和网友对远在美国NBA打拼的姚明评价一样,一味的赞美不利于他的成长,客观的评价与善意的批评都是有益的。但无任何责任感的“姚黑”则是赞成与反对阵营共同的敌人,因为是站在局外的人,“场内”发生的胜败与他无关,他所有的快感与收获只在于说的过程。事实上,正如足球场上那些呼声最高、最激进的人一样,阻碍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正是这些言必称国家兴亡的“匹夫”,他们动辄呼号如同下给让这些寻求市场化生存的汽车企业的“紧箍咒”,客观上使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展开手脚,很多机遇都在企业战战兢兢的小心求证中丧失。
中国汽车的发展与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是分不开的,这也是业内外的共识,红旗同样面对着这种“实验性”的突围,这种探索本身就是风险共存的举动。红旗的发展要突破的不只是产品和技术等汽车圈内的种种困难,作为一个有太多民族牵挂与寄予的品牌必然会面对种种汽车领域之外的牵绊。然而汽车毕竟是汽车,在市场必然要面对专业领域的生存挑战,期待一种“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红旗经过一段的积蕴终于要推出新的产品HQ3,重新在市场上寻回自己的位置本身就是非常令人期待的突破。然而此时,一些类似“国粹论”又开始跳出来,大喊一声——你不是“纯种”,大有一种发现新大陆似的欣喜。然而,在对其忧世之论仔细玩味之下,却发现惊异之呼背后却是充满了自我矛盾和自我情感交锋的混沌,一方面批判红旗要走出历史真正经历市场化、用市场竞争锻造自己的竞争力,抛却过去万千宠爱的过去,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自由发展;而另一方面又极力复古,用一种自诩为“国粹”的目光去审视变革中的红旗,能够引进先进的技术为其做产品性能的支持本是一件很好的事,也是红旗走出产品壁垒的重要机遇,但在这些“国粹”的眼中却成了大不敬,他们期待自主品牌的雄起却不曾考虑中国汽车业的基础,他们只会“解构”、“批判”,倘若向其求教如何建设一则毫无章法,或是左顾而言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