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导公司刚刚推出手机时,由于当时有实力的经销商普遍没有兴趣代理国产手机,而有兴趣的经销商实力又不够,所以波导公司采取了自建渠道的策略,采用小区域、封闭式的经销制度:每个省设立销售公司,在城市设立办事处。波导在2001年,销量达到246万台,在国产手机中名列第一,比国产品牌手机第二名多100万台,将洋品牌中的阿尔卡特、松下等也甩在身后。在取得如此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问题是渠道成本太高:2001年渠道成本达到4亿;2001年,波导股份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6亿元,但销售费用高达3.9亿元,管理费用1.66亿元,税后纯利润只有7000万元,净利润率2.7%。随着手机利润率下滑,渠道成本的压力越发沉重,有些省级分公司陷入亏损的境地。
波导公司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渠道调整。改革措施主要内容是:从2001年4月开始在销售公司试行销售公司的管理层持股;各地销售分公司正改制为独立的子公司,各地销售分公司的管理层出资收购原归波导销售总公司的部分股份。
国有企业的体制决定了他们在控制成本方面很难有大的作为,而民营企业恰好相反。波导期望通过这种股份制改革,在国有企业的体制内引入“民营企业”的活力,达到“双赢”的结果:既能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保证波导2002年500万台的销售目标,又能促使省级分公司摘掉亏损帽子,从而最终实现销售公司节支增效,实现赢利。这种改革对于减少成本不同程度地取得了成效。
③.小结
在2002年前后,国内外手机厂家的销售渠道变化有两个大的趋势:国外厂家从一级市场向二级、三级市场扩张,而国内厂家从三级市场向一级、二级市场扩张;国外厂家的渠道结构从总代理制向区域代理制转变,国内厂家的渠道则从自建渠道向自建渠道与代理制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与这两个趋势相匹配的是经销商们在经营上的转变:在二级、三级市场,进一步深化分销渠道,在一级市场,加强终端建设,很多经销商自建终端、或者寻找合作伙伴共建终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