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库存是建立在对供应商库存的使用或借用的基础上,戴尔公司凭借其强大的订单凝聚力,把几乎所有的库存风险都转移到了供应商的供应环节,例如戴尔需要500万个显示器,他们会把订单拆成600个订单,并且要求供应商随要随送,这样戴尔的供应商就不得不把仓库建到戴尔工厂的附近。
当然戴尔的底库存得还得益于它的直销模式,戴尔的每一个产品都是有订单的,通过成熟的网络,每20秒就整合一次订单。当客户把订单传至戴尔信息中心后,由控制中心将订单分解为子任务,并通过互联网与企业间的信息网分派到上游配件制造商,各制造商按电子配件生产组装,并按控制中心的时间表供货。
狼道二:强制性成本削减
戴尔对各部门各要支机构采取的是双重考核标准,既要完成三倍于市场平均增长率的业绩指标,又要持续地降低运营成本。戴尔给经理人的任务是:“更高的利润指标,更低的运作成本”。为了确保合理的利润回报,戴尔要求下属机构持续地降低运营成本,戴尔在2001年压缩10亿美元的运营成本,2002年又下达了10亿美元的削减成本计划。1998年戴尔在厦门建厂时,运营成本只有IT厂商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但就在最近几年间,戴尔的生产流程中的工艺步骤已经削减一半,到2003年戴尔厦门工厂的运营成本只有1998年建厂时的三分之一。
据报道,戴尔的人均效益指标是惠普、IBM等同行同样指标有三倍。如果同样完成戴尔2003年的销售业绩,在其它公司需要十万人以上,而在戴尔公司实际只有四万人。与国内某些知名IT公司相比差距就更远了。
狼道三:吃羊从不养羊
戴尔在市场上绝对是个另类,就是拒绝研发,开发新技术,自己不培养人才,专门从别的公司猎取人才,吃羊但从不养羊。
戴尔在技术上与英特尔、微软等巨头形成协同和默契,让戴尔低成本获得一流技术,这是戴尔战略的一个基本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