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工作E化 ERP之前的必修课

   2023-04-12 互联网4290
核心提示:为什么很多企业在实施ERP时差强人意?原因有很多。但很少有人去思考在ERP实施之前自己企业日常工作E化程度。如果日常的工作不是

为什么很多企业在实施ERP时差强人意?原因有很多。但很少有人去思考在ERP实施之前自己企业日常工作E化程度。如果日常的工作不是建立在信息流之上,员工没有使用IT系统的习惯,突然让员工接受并使用ERP系统,那真是勉为其难。

  可以说,日常工作的E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后企业应用ERP的成败。

  熟悉企业的人都知道,企业内部活动包括两种类型:一种类型称为管理活动,主要是规定一项任务在各环节的固定流转程序或者说是流程;另一种类型称为工作活动,指某一个环节个体事项的操作动作。两者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两条腿。人们对于管理活动的重视已经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表现,但对工作活动,人们一贯认为相对简单、单一,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在工作活动完成和考核上,也往往只强调个体本身的能力、积极性和主动性,认为工作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只与个体本身的因素相关。

  通过对工作活动的研究发现,工作活动并不是一个个体事项,它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之所以能称为工程,是因为工作本身也包含从诞生到死亡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包括工作需求提出,以及对工作动作的设计、工作指令的下达、工作的实施、工作过程的检查、工作结果的验收,这是一整套体系。

  国际上对ERP实施效果进行反思后发现,信息化的失败,不是信息化本身的问题。在一些没有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即使其管理规范、管理制度和手册堆积如山,对各个细节规定至微,照样存在着效率低下、推诿扯皮的问题。

  信息化的失败其实是同样的问题,只不过非信息化的企业可以通过勾兑、折中或上级意志在低效率水平下朝前运转。而实施信息化的企业遇到问题时,则由于信息化系统本身的非人性化和刚性化,一旦卡壳便告知企业无法运转,致使企业不得不放弃信息系统,这便导致了信息化的失败。

  实施ERP之前,企业对自身工作进行E化就显得很有必要。在很大程度上,ERP解决的是“该怎么做”的问题。而轻量管理要解决的是“该做什么”的问题。工作工程的管理不能沿用ERP的思路。因为工作流和供应链是两回事。从管理科学来看,工作流追求的是“协同高效”,但供应链追求的是“资源最优”。若把改变流程的ERP系统定义为“重量管理”的话,那么,不改变流程和作业规范的即时工作系统就是“轻量管理”,二者应区分开。因此,不能用ERP的思路去解决工作流的问题,否则就会带来不必要的编程方面的麻烦。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