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案例:非洲屋脊之旅 埃塞俄比亚商机

   2024-01-18 互联网1240


  这里的通信还是比较落后,网吧里上网一小时需要近30元,而且速度非常慢。

  如果仅仅以为在通信这种项目上中国企业有所涉足,那就真小瞧了中国人的经商头脑。跟我们同行的一个在当地住了3年的朋友小刘说:“这里很多道路都是中国人修建的,包括围绕首都市区一圈的环城公路。现在已经有很多家中国的建筑工程公司在这里修路建桥以及开发房地产项目。这里到处一片大兴土木的架势,这里现在变化很快,已经有不少高楼了,几年前来的时候,站在我们自己的楼上可以把首都的景色一览无遗,可是我们的楼只有四层。”

  在亚的斯亚贝巴有一个号称非洲最大的市场——蒙利卡托,范围很大。一个个大街区把密密麻麻的简易平房分隔开来,一个个小店就像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小杂货铺,在这里转几圈就会迷路。不过据说这些小杂货铺也是类似国内“前店后厂”的销售模式,别看门脸小,在不远处都会有比较大的厂房或者仓库,因为门面房的租金在这里特别高。

  大市场里卖各种货物的铺位都集中在一起,从各种工业产品到日用生活必需品以及粮油食物基本都可以在大市场里找到。埃塞俄比亚各地乃至非洲其他国家的零售商都会来这个大市场里批发进货。如果你看看各家店铺里的产品,会发现整个市场几乎90%的物品都是MADEINCHINA,仿佛走进了中国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从电灯、开关、文具一直到服装、鞋帽、简易衣柜,全部都从中国进口的。中国的世界工厂的形象在这里又得到了验证。看上了这里一双不错的皮鞋,一问商家果然是中国产的。当然市场里也充斥着来自中国的各类假冒伪劣产品,国内已经比较少见的劣质旅游鞋,这里到处都是。当地人也很清楚中国的物品质量。当地一位叫保罗的黑人朋友半开玩笑地说:“你们中国有两种产品,质量好的全都出口到欧美国家,质量差的都到我们这里来了。”

  在这里听说一个故事,几年前一个中国人做生意亏本后,把所有积蓄都拿出来买成雨伞运到这里来卖,结果挣了足足的一桶金,后来在这里生意越做越大。在亚的斯亚贝巴还遇到了几个做生意的中国人,别说是阿姆哈拉语、英语了,连普通话还说不好呢,就只身一人来到埃塞俄比亚,而且生意做得还不错,不得不佩服人家的勇气。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