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线作战保生存
虽然在进军海外的道路上,各家企业都有着各种豪言壮语,体现了一种“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精神,但在光环的下面,更真实的理由是这些企业所背负的生存压力。在轿车领域,奇瑞、吉利这些企业面临着合资企业大规模、多品牌、高性价比的挑战,在中高端市场基本上没有生存的机会。而在低端市场,激烈的价格战造成了产品利润过低。面对在国内市场要销量没销量、要利润没利润的局面,民族汽车企业只得在艰苦守住国内阵地的同时,加快进军海外市场,以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在商用车领域,这块市场一直是国内企业把持的阵地。多年来的同质化竞争,各家企业在各细分市场可以获得的利润都在逐渐下降。对于大多数民族汽车企业而言,除了在国内和竞争对手继续“短兵相接”之外,剩下的就是腾出一只手来开拓海外市场。这些代表民族品牌走出去的企业,正是通过国内、国外两线作战的方式,力保在激烈市场竞争下得以生存。
售后服务待提高
从现阶段的趋势来看,走向海外确实是民族汽车企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但是,在这条路上,各家企业走得并非一帆风顺,最大的问题体现在售后服务方面。一方面,目前国内各厂商的出口大多仍停留在小批量整车出口上,无法实现规模效应。这种状况下,企业很难有勇气投入充足的资金和人力完善海外市场的售后服务体系,常常出现无法及时更换配套的现象。这种短期利益导向的经营方式给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长期开拓和维护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其次,由于服务体系的不完善,整车出口后的零配件维修也存在较大隐患。在国内大中型客车市场,这一问题已经表现得相当突出。由于发动机、底盘等核心部件采购自国内主要的几家汽车配套企业,客车生产企业一般不能擅自维修这些部件。一旦客车出现问题,客车生产企业不得不和上游企业协调解决,无法及时给客户提供快捷服务。这种在国内就无法解决的问题,必将困扰走出海外的民族汽车企业。面对这种现状,走出海外的民族汽车企业更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加强和上游配套企业、下游海外经销商的合作,共同做好海外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