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ERP市场似乎正在呈现一个新景象——包括用友、金蝶在内的国内管理软件企业针对中小企业当前业务需求的ERP产品开始大量涌现——这类产品相对价格较低,实施周期短,用友甚至抛出了每套仅2万元的低价产品。
自去年11月用友软件正式发布价格低廉的ERP企业应用套件之后,王文京向业界提出了“ERP普及化”的口号。这看似平淡无奇的一个战略布局给国内的管理软件领域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什么样的产品才称得上“普及化”的ERP?什么样的价格才是“普及化”的价格?像卖白菜一样地兜售ERP软件,能否让中国软件业浴火重生?
挣脱ERP死循环
“上ERP是死,不上ERP等死。”这句“名言”一直流传在国内很多中小型企业。虽然为数不少的企业上ERP系统都是由于其在产业链上下游中的地位而做出的决定,但对于企业本身,在ERP上的投入能否带来直接投资回报则是问题的关键。
一位温州制鞋企业的老总告诉本报记者,“两年前上了几十万的ERP后,很多业务流程都要整合,好几个车间主管都去了没有上ERP的另一家鞋厂。”当他的企业还在调整系统阶段时,他的竞争对手却已经超过他们了。“上ERP还不如养着熟练工人。”他很认真地说。对他而言,ERP似乎只意味着漫长的实施周期和昂贵的价格,而没有实际的帮助。
这些情况,从某个侧面反应的正是所谓“大软件小应用”现象——过于完整和细致的ERP解决方案对中小型企业不能发挥实际效能,就像“将丰田的管理信息系统全盘复制给一汽,一汽未必使用得了”。
而这样的情况在前几年的ERP市场并不少见。相比国外的广泛应用,ERP产品的概念在几年前的国内市场有些超前,管理软件在大众的心目中显得过于“高端化和理论化”。但现在,用户对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ERP产品的投资回报要求也更高,对于ERP应用是否直接带来营业额的提高,是否节省管理和人力成本已经有了更多实际的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