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ERP能否挣脱死循环

   2023-05-12 互联网3360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国内,一些资产几十个亿的制造企业信息化程度并不高,有些企业顶多有三台电脑处理一些简单的财务数据。“ERP”还是停留在规划,但现在,他们则更多地希望了解?“用什么样的软件包,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用户对信息化的主控意识越来越强的同时自然对管理软件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希望厂商能提供满足实际需求的产品,省去集成和调整带来的烦恼。某电子成品加工工厂的老板在采访中表示,他们不会选择100多万元的国外产品,因为很多功能“不会用,也用不上。”

  用户在ERP认知方面的阶段性变化促使ERP厂商在商业模式和产品交付方面有所变革。用友软件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文京认为,“是否上ERP终究是企业自己的事情,但什么样的ERP产品才能为更多用户接受却值得厂商研究。”

  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的行业利润下降,也促使软件企业用“普及化”这样的手段扩大份额,刺激市场需求。自2003年以来,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价格战导致的利润空间缩水,企业利润率下降已不仅仅是个别企业的问题。2004年,利润下滑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用友和金蝶的2004年财报中显示,用友主营业务收入72587万元,主营业务利润6467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1%和19%,但利润率出现了7.3%的负增长。金蝶公司营业额为44599万元,相比2003年增长了22%;利润同样有所下滑。

  因此,业内专家认为,让更多用户使用ERP产品是“普及化”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

  决战中小企业

  根据赛迪顾问的数据,自2000年中国ERP软件市场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以来,ERP软件在管理软件整体市场中的比重逐年提升,2002年ERP软件销售额首次超过财务管理软件,成为中国管理软件市场最大的细分产品市场。2004年,ERP软件占据管理软件整体市场49.5%的市场份额,比2003年提升了1.9个百分点。2004年中国ERP软件市场销售额达23.98亿元,同比增长27.3%。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