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如何重构ERP

   2023-04-12 互联网4410


  “ERP上线后,我们的做法和思维观念确实改变很多。通过系统,我们更接近国际化管理。”通过半年多的实践,王建成逐渐体会出当初总部制定的“向集团管理标准靠拢”重构ERP原则的意义。“最明显的是这套全英文的ERP系统‘逼迫’很多员工的英文水平得到提高,这对于一个全球集团的子公司与总部的沟通非常重要。”

  “向集团管理标准靠拢”的全球化理念以ERP为载体随时随地地影响着像妥思和夏弗纳等跨国企业的中国分公司。王建成刚刚离开妥思中国分公司,到了一家欧洲的独资企业,他已经开始构建新公司未来的ERP规划。“它是总部的三级子公司,今后它的ERP势必要满足瑞士总部的要求,还要满足直接上级——一家德国公司的管理作风,平衡好瑞士、德国、中国三地的管理差异,持续提升国内公司的管理水平,将更富有挑战性。”在妥思的经历让他能更好地平衡好这样的差异,因为他知道ERP背后所承载的管理理念对中国分公司的价值。

  不过,在遵从“向集团管理标准靠拢”原则的同时,跨国公司的中国分公司的IT经理们似乎在构建信息系统时,忘记了一件事——向总部争取必要的系统话语权。这些跨国公司的总部之所以如此强调分公司的ERP系统必须与总部保持一致,是因为它们意识到ERP是统一管理的平台和快速提升分公司管理的载体。但“大一统”和灵活性永远是一对矛盾。ERP上线后,王建成的上司经常向他要一些临时性财务报表,但系统中往往没有提供生成报表的相应程序。这时,他必须先给IT部门发出需求请求,然后由IT部门定夺是本地修改还是交由总部修改。

  妥思公司只在总部设有CIO,分公司的IT人员只负责系统维护,涉及ERP系统主程序的修改必须先由中国区总经理签字,才能拿到总部完成修改,分公司IT人员不能擅自修改。夏弗纳的总部对分公司也有类似的要求。这些规定在最大限度保证跨国企业管理一致性的同时,也或多或少损害了分公司的效率。去年,上海迪比特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渠道变革,抛开变革成功与否不谈,其IT部门在半个多月内完成了支持新渠道的IT系统的选型、设计、开发和实施。这种IT对企业变革的支撑速度是以上两个外资公司都无法企及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