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立第一天(1998年9月7日)起,Google就不断得到忠告,说做搜寻引擎没前途,只是把流量引介到别的网站,要赚钱就必须添加免费邮箱、新闻和聊天室等功能,成为入口网站,把网友一直黏在上头,并以此卖广告换钱。但Google却念了一本别人看不懂的“生意经\",不象一般入口网站那样强留使用者在自家网站上,而是导引更多流量到合作网站上。
无论竞争对手的商业模式如何膨胀,Google始终奉行两大信条:1.关注使用者,其它事自然到位2.专心把一件事做到最好。在第一原则的指导下,完美地实施第二原则,这就是Google品牌大厦的基石,也是其化解各种商业诱惑的不二法门。在此基础上,Google执着于“纯度\",将其品牌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意向纯度:避免其它搜索引擎的模式,即企业向那些引擎付费,以便列入其搜索结果。为了切实有利于用户并保持完全客观,Google将广告和编辑进行了分离,这些措施在竞争对手那里并没有得到贯彻。
第二,设计纯度:一般入口网站的首页往往五彩缤纷,除了新闻、搜索等单元,还充斥各种广告,把网友搞得心烦意乱。Google站点没有广告,只有一个供用户输入搜索条件的方框和一个大大的Google标识。利用AdWords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AdSense等创新性广告手段,Google将广告置于搜索结果显示页面的右上角以及其他数以百万计的博客站点和小规模商业网站。
第三点,目的纯度:一心一意专注于发展技术和为用户提供服务,除此之外别无其他。Google抵制了冲动,没有成为像雅虎、MSN、美国在线这样的多用途门户网站。
对“纯度\"至死不渝的态度,让那些从中受益匪浅的普通用户以至媒体记者产生了超越于技术的认同与喜好,进而成为该品牌的死忠之士,自觉参与到品牌的传播过程中,使得Google轻易地从雅虎等门户网站和众多搜索引擎的夹击中脱颖而出。
Google的成功,是网络世代自我认同与选择的结果,它为人们提供了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社会的思路与范式──在特定的价值观的指导下,用最简约的方式应对让人茫然无措、肆意泛滥的资讯冲击。当社会越来越繁复,人们的内心世界返朴归真的需求也就越强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