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为何那么红?

   2024-01-18 互联网1200
核心提示:发轫于斯坦福大学一间密室的网络搜索引擎Google上演了一场品牌大传奇,创业第6年就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品牌评估机构Interbrand

发轫于斯坦福大学一间密室的网络搜索引擎Google上演了一场品牌大传奇,创业第6年就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品牌评估机构Interbrand访谈企业经理人的“理想品牌第一名\",第7年便在《商业周刊》公布的全球100最具价值品牌榜上以84.61亿美元的身价高居第38位。这一品牌传奇如此令人着迷,以至于在当今的硅谷,如果不谈论Google的名字,对话就无法深入下去;而在消费者当中,搜索引擎更引发了史上从未有过的技术热潮像。

  不同于初创的网络公司或真正的传统企业,Google品牌成功并非来自广告,它唯一的一次广告只出现在行业出版物中;它的品牌价值一路攀升,好像与价格策略也无关,因为它完全免费;要说其商业模式成就了其神话,似乎也说不过去,毕竟搜索业务原本并非一本万利的大生意,很多门户网站都把它当作一道不咸不淡的“例牌菜\"充充门面,互联网巨头雅虎一度将其视为“鸡肋\"并放弃。

  一家只靠简单网页与强大搜寻功能的科技公司,竟横扫千军、主导了注意力经济,靠的远远不止是它的技术实力。从学术之茧中蜕变而出的Google的成立确实源于突破性的搜索技术,但它并不是史上第一个搜索引擎,也不是发明搜索广告的公司,甚至还算不上专业技术上不争的至尊——美国市场调查公司Vividence的一份报告称,用Google搜索,返回的结果并不比其它搜索引擎好多少。而且,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包括微软、雅虎,企图在技术上盖过Google。

  既非IBM这样的产业先驱,也不像微软那样享有绝对的技术优势,Google却能让全球各地的网民向他“效忠\",它的名声从学术界传到懂技术的用户,再到互联网记者的口中,直至更广阔的世界各地。这一网络“菜鸟\"能在一夕之间“红翻天\",也许从品牌的角度来思考,可能会有更强烈的共鸣。

  任何时候,消费者都不是技术发烧友,他们只关心自己的生活。一个伟大的品牌的崛起往往在于其内在精神与当时社会的整体性时代精神及人们生活方式深层需求的高度契合。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一特征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从苹果麦金塔电脑的《1984》、IBM的“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到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品牌的精神内核无一不是人类精神生活发展的注脚。在某种程度上,Google正好体现了新经济时代互联网部落“原住民\"理想的“生活方式\"。无论周围有多少商业诱惑,Google始终坚守“搜索\"这一核心定位,其首页也始终保持干净简单到近乎单调的风格,将其简约作派坚持到底,并用这种最为纯粹的方式让搜索成为改变世界的超级力量。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