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普查成为信息化与群众参与的博弈

   2023-04-12 互联网4130


  盛行并无奈着

  梳理民众参与与信息化应用以及国家体制的关系时发现,在当下体制改革已经与信息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国务院“经济全球化与政府作用”课题组指出:就挑战而言,目前最突出的是对政府管理体制和行为方式的挑战。让“无限的政府与无效率的政府”转为“有限的政府与高效的政府”。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成为最有效的措施。高效的统计体系会最大限度削减普查人员队伍,如美国,从普查员队伍庞大程度看出统计信息化的程度。

  但在今天,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民众参与强化的此消彼长规律却不对应。尽管统计局官员与统计专家对于技术支撑统计应用都持绝对的肯定态度,然而对于身处数海的统计领域却并没有对统计系统进行关键性的业务变革与思想洗礼。新兴的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分析工具不断成熟,使得分析型应用系统回归于数据中心的本质,表明了应用系统的设计观念已从流程驱动进步到数据驱动。而从倪主任反映的情况看,包括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在内的新兴技术并没有应用到现有的中国统计信息化中来。北京东软金算盘实施经理李晓斌透露,这些新兴的技术已经在ERP、集团财务等解决方案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数据钻取、切片、BI技术与统计信息化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更加令人吃惊的信息是,现行的国家统计系统没有建立数据容灾备份系统,即便是正在研发的新系统中同样没有作数据容灾的立项性规划。

  薛薇教授指出:对于政府统计而言,依据信息资源规划理论,首先建立规范的电子化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报表体系,以及人员部门门户管理体系;其次从政府的中间层次即经营管理层入手建立易用、适用和多用性的多级统计信息系统或报表系统。而现行的系统一般基于业务层入手进行设计,难免会既庞杂且效率低下,导致系统运行慢失败率高。缺乏先进信息技术支持的统计领域无法对统计数据做深入分析,统计信息无法回流到社会自然也不难理解。这种恶性循环直接导致统计领域在体制上的墨守成规与信息化建设的固步自封,民众参与的“违心”性盛行便作为一个最明显的体现,且将会继续盛行并无奈下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