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息化走向数据管理

   2023-05-12 互联网3900
核心提示:二十多年前,美国人理查德·诺兰在深入研究信息化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任何一个行业,信息化大体

二十多年前,美国人理查德·诺兰在深入研究信息化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任何一个行业,信息化大体要经历初始、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和成熟这样几个发展阶段,各个阶段之间并非截然分开,也不能超越,这就是著名的诺兰模型。最新国内·国际金融焦点和专家分析请查阅中国金融网《行长经理内参》。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基本实现业务处理的电子化,完成业务数据集中,并开始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统一的渠道接入平台的建设。但由于技术标准与业务规范并不统一,导致各应用系统之间协调不够,数据的可用性不高。根据诺兰模型,处于由控制阶段向集成和数据管理阶段过渡的过程中。查阅最全面的金融信息和最有价值的金融资源请登陆中国金融资源总库。

  当前城市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应该是全面考虑未来面临的金融市场、外部监管要求、内部管理水平等因素,在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现代化的业务及管理体系,以技术创新带动业务创新和制度创新,以组织架构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为中心,形成信息化时代的业务平台和管理平台,进而奠定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在IT架构规划中,涉及到诸多的技术层面,但从整体角度进行分析,企业应用集成(EAI)在整个系统的架构设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包括以下方面:

  (一)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

  首先,建设功能齐全、高效、稳定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是面向数据大集中、以客户服务为基础、以产品经营为目标的业务处理系统。采用了交易驱动和参数化配置的设计方式,更易于实现交易组合和交易产品的定义,使系统具备了优秀的扩展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满足银行快速推出新业务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支持灵活的劳动组合,实现7×24小时的银行服务。

  核心业务系统分成三个层面,即核心层、业务层和服务层。核心层包括集中会计核算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授信额度管理系统和公共管理系统。业务层在核心层的外围,反映各类业务具体操作的流程,业务层处理相关的业务逻辑,并通过核心层访问会计服务、客户信息服务和授信额度服务等和本身业务无关的处理。服务层包括营业机构的柜员界面、ATM界面、POS界面、IC卡界面、自助银行界面、电话银行界面、企业银行界面、网络银行界面等,它是核心业务系统的服务界面,是银行柜面业务的各种延伸。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