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的无奈:招标不由己,选型没有主动权

   2023-10-05 互联网2110
核心提示:赵新是浙江一家制药企业(应本人要求,隐去被访人单位名称)的信息主管,最近他正为一个“年底就要验收”的项目而苦恼。作为浙江省

赵新是浙江一家制药企业(应本人要求,隐去被访人单位名称)的信息主管,最近他正为一个“年底就要验收”的项目而苦恼。作为浙江省科技厅的重点攻关项目之一,这套基于“生产全过程”管理的信息系统启动一年多来一直让赵新颇为费心,“肯定要推迟验收”,他告诉记者,“最后也肯定会以对外宣告成功的方式收尾”,而现在要做的只是如何让结果显得更“漂亮些”。

  最让赵新感到不安的是,过去一年多时间,他在业务上几乎没什么进步。在他看来,这一项目从一开始就知道了结果,“整个信息部上下都没什么积极性”,处于应付状态。“这种心态换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据赵新介绍,由于企业领导信息化意识比较早,信息部一直备受重视,“干劲一直不错”,也使得他所在的企业在浙江省成为信息化的主要试点单位。

  主要的问题在于2004年初,浙江省科技厅的专家来这家企业考察,提出要做一个“基于产品生产全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项目,并要求出“亮点”和“创新点”,不能停留在简单的ERP概念上。在随后的招标过程中,由8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成了决定这一项目的仲裁团,而企业在其中只有“一票的权利”。作为项目的具体执行者,赵新认为这一项目在招标结果揭晓之后就注定会失败,企业领导也深知这一点,但碍于省科技厅的面子,只好硬着头皮上线。

  在赵新看来,像这样“违背企业意志力”的信息化项目并不鲜见,单在浙江省内就有不少企业有苦难言,而最终苦果往往就是在招标过程中种下的。

  试点的麻烦

  事实上,赵新所在的企业早在2002年就已经上线北京英克公司的ERP系统。作为年产值过10亿元的中小制药企业,在第一次ERP系统选型上更多是偏重销售管理。赵新称自己带领的团队在这一次系统实施过程中经历了一次“洗礼”,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有了全新认识,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领导对赵新和他的信息部愈加看重。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