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的无奈:招标不由己,选型没有主动权

   2023-10-05 互联网2110


  但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的实施过程。开发这套程序的是上海这所大学的一批博士生和硕士生,根本没有企业的工作经验,开发出来的系统让人感觉是“闭门造车”。赵新看在眼里,有时候急火攻心,恨不得赶走这批“高材生”。并且这一学术味浓厚的程序开发组不顾之前已经上线的一期ERP系统,“想当然”地对企业原已改造好的流程推倒重来。赵新原以为信息部的消极怠工能让他们知难而退,但最后他发现,“必须跟他们作斗争”,“要不然,企业整个信息管理系统都要乱套”。

  这样一来,赵新变成了救火队员,跟在开发组后面,进行企业优化流程的抢救工作。而另一方面,上海那家软件公司作为实施方,提供的实施队伍也一直不稳定,“就连他们自己的老总也换了两次”,赵新认为,作为这家软件公司总经理直接抓的项目,实施队伍的变动往往会造成不小的麻烦,这也使得开发、实施、应用三方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事后,当赵新向相关专家诉苦的时候,这位专家承认,省外厂商中标的项目往往做得不理想。在赵新看来,之前跟选型专家组“没有沟通好”是现在这一局面的主要起因。这一项目是面向全国厂商招标,赵新告诉记者,如果当初英克能与浙江本地某所大学联手,企业有意英克的本意或许能够达到,“专家组里面有不少是浙江本地大学的教授,这样比较好谈”。

  而让赵新更加哭笑不得的是,现在省科技厅开始催促这一项目验收了,而开发方和实施方也都想尽快从这一项目中撤身。“事实上,我们更希望早点了结”,但让赵新为难的是,现在的僵局就是“做做样子也很难应付过去”,企业领导也知道赵新的难处,也不催他,只是希望届时不要“太丢面子”。

  见招拆招的尴尬

  其实,类似“做做样子”的信息化项目在企业界层出不穷。赵新前段时间在浙江省经贸委组织的一个会议中,就听浙江东阳的一家企业人士苦笑着说“他们的信息化就是做样子的”,赵新这时才发现,原来这家企业的老总以前每次开信息化交流会说的事情都是在“吹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