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极为重要的ERP理念导入的工作相当马虎地一带而过,从一开始就为今后的失败种下了祸根。此外,在实施过程中,需求分析、项目组织、培训工作、数据准备、二次开发等,都出现了重大的问题,而管理冲突更是此起彼伏,诸如观念之争、利益之争、粗放与精确之争、采购方针之争等,无不深深地影响着ERP的施行。到了最后,成了究竟是制度管人还是人管制度之争,而ERP最终也便成了花瓶,再没发挥其效用。
阿D作为ERP的实施顾问,参与了该项目的全过程。阿D感叹道:“这几年来,关于ERP实施的文章不少,但有真切感受的文章不多,很多关于实施的文章缺少实施的细节描述,要么是纸上谈兵,要么纯粹是东抄西摘的东西,少有从实践中得来的真切感受。把现实中十分生动具体的实践,变成干巴巴的教条,严格地讲,对ERP的实际应用没有多大借鉴意义。”
由这些惨痛代价的事例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必须与企业建立透明的监督约束机制、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科学的权力制衡机制、有效的人才机制等工作结合起来,否则很难取得成功。
3准备不足和认识误区
ERP工程的实施“伤筋动骨”,涉及到企业从头到脚、里里外外的各个方面,而ERP不菲的价格以及复杂的实施过程,更让很多企业都感到难以承受。所有这些,提醒企业决策者,ERP的实施同时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在上马ERP之前,必须具备充分的观念、心理、财力、人力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准备。
不夸张地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样,风风火火的ERP工程也可能彻底泡汤,数百万元、上千万元的资金投入打了水漂。曾经有企业相信,单靠几个懂电脑的大学生,就可把巨大的ERP工程搞起来,实在是天大的笑话。
认识上的欠缺,深刻地影响着ERP实施的效果。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ERP应用效果之所以“南橘北枳”,是因为西方是通过ERP来固化企业内业已形成的先进有效的生产管理流程,而中国这个过程却是正好相反:它们更多地是希望通过ERP在短时间内提升经营管理水准,迅速改变管理和业务流程上的落后状况。然而由于中国许多企业自身并不具备实施ERP的一些先决条件,欲速而不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