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索尼:重塑“日本造”的国际形象
日本产品在二战前几乎就是廉价劣质的代名词,为欧美人所不屑。然而世易时移,今天日本汽车、电器都已成了高质量、高性能的象征。
1946年从一个小作坊起家,索尼今天已跻身于全球500家大工业企业前50名,在世界十大驰名商标中位居第七,并连续数年被美国消费者评为“最有价值的日本品牌”。回望索尼的发展之路,可以看到创立优质名牌的决心和持续不断的创新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日本企业界意识到,“要生存就必须外销”,而外销首先要改变日本产品质量低劣的国际形象。索尼对产品质量管理极为严格,首先保证了“优质”的基础。抱着创名牌的思想,在向外推广时索尼坚决使用自己的牌子,拒绝为别人贴牌生产。在产品设计与制造上,索尼奉行不遗余力的创新与改进政策,并在公司积极营造鼓励创造的氛围。“新技术注定会被更新的技术取代”,这是索尼法则18要点之一,这种绝对的速度感带来了一项项新产品的问世,它们和索尼的名称、和日本一起走向世界,令世人瞩目,从而彻底扭转了人们原来心目中“东洋货”的形象。
8、耐克:中间商品牌的胜利
耐克作为一个全球品牌已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年销售额近95亿美元。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它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耐克只是一个中间商品牌。
耐克正式命名是在1978年,到1999年全球销售额已达95亿美元,跨入《财富》500强行列,超过了原来同行业的领袖品牌阿迪达斯、锐步,并被誉为近20年来世界成功的消费品公司。
耐克营销的创新之处在于它的中间商品牌路线。为了显示自己在市场方面的核心优势,它没有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自己并不生产耐克鞋,而是在全世界寻找条件最好的生产商为耐克生产。并且,它与生产商的签约期限不长,这有利于耐克掌握主动权。选择生产商的标准是:成本低,交货及时,品质有保证。这样,耐克规避了制造业公司的风险,专心于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快速推出新款式,大大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