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产品腾出空间,通常这是一种基于自身产品结构调整的考虑,但是经常会加剧低端产品间的竞争。
针对对手的降价行为,可供选择的反击策略包括:
-降价,最直接的反应是进行针锋相对的价格战。无论是明降还是暗降(价格不变,增加配置等),今后依然是最常用的反击手段;
-增加广告投放,强化品牌营销;
-增加产品/服务种类;
-增加销售力量/改善销售网络/提高服务水平;
-攻击对手其它市场,尤其是对手最为看重的“金牛”市场;
-暂时不反应,静观其变;
-退出。
在此情况下,读者可以设想主动降价者的“目标–反击–结果”组合(事实上,在中国目前的汽车市场上,只要有人降价,就一定有人应战,因此价格战还会打下去)。
实现战略前瞻的重要前提是做到知己知彼。近代营销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进展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而今天商业环境的动态和不确定性,使得现代营销工作者在制订营销战略时不得不更多地考虑竞争对手的行为和反应,即从关注客户到关注竞争。
成功的战略家总是很辛苦细致地调研竞争者:
-明了他们的战略
-监视他们的行动
-评估他们对竞争性压力的脆弱性
-估算他们的资源强弱项,还有他们的能力
-试着去预测竞争对手的下一步行动
汽车工业是中国竞争情报实践的先驱。早在1993年12月,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完成了“上海轿车行业竞争环境监视系统”的课题研究工作,这是首次由地方政府立项的竞争情报课题。
由于“情报”经常与“商业秘密”和“工业间谍”联系在一起,人们总是认为获取竞争对手情报是非常困难而且代价昂贵的工作。事实上,所有信息中的80-90%是公开的,即大多数竞争情报来源于正常的商业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