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共戴天到喜结连理 小巨头们通过合并来抵御巨头操控缓解焦虑

   2023-11-15 互联网Angela1880
核心提示:当BAT为了巩固城池到处投资、搭建帝国之际,当创业公司为了追逐风口揭竿四起、疯狂“炼钢”之时,夹在其间的小巨头们,如果还在留恋昨天的战场,就可能会错失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2015年又迎来了新的一天。几个小时前,互联网人士集体陷入了一场热烈的讨论之中,焦点是——OTA(在线旅游)市场两大巨头携程和去哪儿借道百度完成了资本联姻。

这已是今年发生在互联网领域内的第四次“小巨头”(排在BAT之后的巨头们)公司之间的合并,此前有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58同城和赶集网、美团和大众点评。加上新进入者携程和去哪儿,合并的范围已涵盖出行、分类信息、团购、在线旅游四个行业,这些行业各自处在不同的成长期,理论上未来都可以同时容纳两家百亿美金级别的公司。

但小巨头们却不再需要这样的未来。在2015年,它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与曾经打得你死我活的对手合并,回望以往的互联网历史,这种情形从未出现。

尽管每个合并案例的驱动因素都不太一样,但缓解竞争焦虑却是参与合并的小巨头们的共同愿望。

当BAT为了巩固城池到处投资、搭建帝国之际,当创业公司为了追逐风口揭竿四起、疯狂“炼钢”之时,夹在其间的小巨头们,如果还在留恋昨天的战场,就可能会错失掉明天的盛筵。

2015年,一切都在以加速度前行,而处在这个必将在互联网史册里浓墨重彩的一年中的每一位互联网人,都如小巨头一般焦虑。向前看或许是眼前排解焦虑的最佳方式,但小巨头们的烦恼,永远不会因为合并而全部消散。

竞争焦虑

经济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就业困难,知名投资人王功权说,这正是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原因。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也认为,“中国需要以创新创业来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在过去半年多时间里,创业大潮来势汹汹,有统计称,平均每分钟都有近十家新公司诞生。

对于掌控互联网今天的BAT,以及代表互联网未来的小巨头们来说,这并非好事。急剧膨胀的创业群体,加速了互联网产品的更新迭代,对BAT和小巨头们的业务构成了潜在的威胁。BAT好在资金充裕,可以对创新赛道全盘押注,但小巨头们仍然深陷在昨天未见分晓的战争中,这让它们对于未来倍感焦虑。

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宣布合并。合并之前,它们的处境并不乐观:针对打车和专车两大业务,滴滴快的贴身肉搏,疯狂补贴。而在它们互相纠缠之际,国际打车巨头Uber依靠人民优步这一C2C产品夺走大量市场份额,易到用车、神州专车和AA租车也都蠢蠢欲动,准备大干一场。而在创业大潮中,更是裹挟着不少专注于拼车、代驾、巴士等领域的小创业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gaofa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