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带来巨大商机 新群体“网农”正迅速盛行

   2023-10-05 互联网2040
核心提示:近年来,“互联网+”的热潮却让一些追求城市梦的农民回乡做起了“网农”。安徽金寨县“三个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童维新就是从外企高管的职位转型而来。

  9月15日消息 上个世纪60年代,毛泽东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大批城市知识青年下放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农村劳动。半个多世纪后,“互联网+”的大潮正在中国引发另一场“上山下乡”运动。

  如果说第一次“上山下乡”是一场政治运动,那么当下这股人才与资本往农村汇集的热潮则是瞄准了“互联网+”改造中国传统农业所带来的巨大商机。

互联网+农业

  这股热潮中,出身不同、学历的各异的新一代城市“知识青年”与一些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起,正在迅速形成一个新的群体--“网农”。

  24岁的曹席斌一身书卷气,他原来是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经理,年薪数十万元。去年4月,曹席斌和两个小伙伴来到重庆偏远的秀山县创办了电商平台“姜戈网络”。仅一年的时间,他就将200万个秀山土鸡蛋卖到全国各地,还获得了数百万元的天使投资。

  “姜戈网络”依靠遍布农村的电商服务网点和物流系统收购农民的土鸡蛋,将鸡蛋汇集到县城后,再通过快递送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千里之外的大城市。如今,秀山一半以上农民出售的土鸡蛋都采取这种模式,每个鸡蛋的价格至少高出2元。

  来自阿里巴巴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目前仅是在淘宝、天猫平台注册的农村网店就已超过160万个,去年全国农村电商销售额超过1400亿元。

  改革开放后,大批中国农民离乡背井来到城市追寻更好的生活。近年来,“互联网+”的热潮却让一些追求城市梦的农民回乡做起了“网农”。

  安徽金寨县“三个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童维新就是从外企高管的职位转型而来。今年28岁的童维新自幼家境贫寒,在乡亲们接济帮助下长大,他16岁就去到苏州一家日企打工,通过自己的勤奋成为企业高管。

  2010年,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他辞职回乡养殖生态黑鸡,带领1500多户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两年前,童维新成立了“三个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目前已囊括全县70多家合作社的产品,去年的交易额达500多万元。

  安徽省商务厅市场建设处副处长王首强表示,相对于传统销售渠道,电子商务没有地域限制,销售过程中间环节少,用户量和销售额往往呈现几何级增长。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gaofa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