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带来巨大商机 新群体“网农”正迅速盛行

   2023-10-05 互联网2040

  2008年,江毅从重庆一家国企辞职,回到老家当上了农民,开始种植特色苗木,但销路一直不畅。走投无路的江毅开始尝试互联网营销,仅一两年时间,他的年销售额已从刚开始的几十万元发展到1000多万元。

  江毅自豪地说:“80%的销售额以上都是我通过微信群、QQ群等方式牵线搭桥卖出去的,连首都国际机场的机场高速路两边的灌木花卉,都是我在网上组织供应的。”

  在电商巨头的带动下,在一些区域和行业,“网农”已成为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主力军”。

互联网+农业

  在距秀山县一千多公里的浙南山区,前几年还经常出现农产品滞销情况的遂昌县,如今全县约1/3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今年端午节期间,遂昌县网店协会统一组织线上营销活动,销售遂昌特色土猪肉长粽。

  协会副会长林颂文说,网店协会专门寻找乡下农家,精选食材包粽子,并在遂昌长粽的营销活动中融入“情义长长久久”的文化内涵,节日期间共卖出了数十万根“长情粽”,竟然用光了全县的糯米。

  惊艳亮相的“网农”群体正在迅猛成长。阿里巴巴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注册地在乡镇的农村卖家正在以每年100%左右的速度递增;2010年至今,阿里平台农产品销售额的年均增速为112.15%。

  在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渗透呈燎原之势,一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转型成为“网农”。

  重庆秀山县的杨俊说:“两年前,我就是一个普通农民,根本不晓得电商是啥子东西,以前大家见面都是商量怎么把地种好,现在大家见面都在讨论电商。”

  在重庆开县野生菌种植户祁秋中看来,“网农”点石成金的秘密在于:“网农”们的互联网思维和创新能力。“不管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大学生,还是农业企业带头人,他们是一群能吃苦、懂市场、敢创新的人,是农村里的能人。”祁秋中说。

  在重庆、浙江、安徽的农村地区,不难见到“生活要想好,赶紧上淘宝”、“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当心花钱淘假货,正品省钱来苏宁”等标语。这背后是电商巨头掀起的农村“刷墙运动”。

  阿里巴巴将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京东商城的目标是在今年发展10万名村民代理,覆盖10万个村庄;苏宁计划近两年在农村建设电商服务站15000家,发展乡村联络员3万名。

  中国政府在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支持农民网上创业,大力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

  重庆市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许玉明说,尽管已初具规模,但相对于中国电子商务14万亿元的年销售额,农村电商仍是一片尚待开发的蓝海,未来必将赶超城市电商,成为另一个万亿级市场。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gaofa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