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只为用户体验宁肯烧钱 C2C模式最终只有一家独大

   2023-05-12 互联网3970

有人说顺风车业务的门槛低,黄洁莉的说法是——“其实很高,因为最高的门槛是规模”。拼车领域原来有嘀嗒拼车、51拼车、天天用车、微微拼车、 爱拼车等不少创业公司,滴滴顺风车推出之后,市场上一片“狼来了”的呼声。这些创业公司最怕滴滴的疯狂补贴,认为这是大公司利用资本对小公司市场的疯狂进 攻。

黄洁莉认为,补贴分两种:一种是有助于规模增长,但对用户体验帮助不大的;另一种是对规模和体验都有促进的,顺风车便是如此。“C2C拼车这件 事,规模对乘客和车主双方都有极强的正向体验,车主越多,乘客体验越好;乘客越多,车主体验越好。也就是说,我的每一分补贴都直接提升了体验,而不像纯粹 以订单量和市场份额为目的却对用户体验没有一点帮助。”当然,黄洁莉也承认,竞争的动机也有一些,但不多,“我们每一次补贴的升和降,看的不是竞争对手, 而是用户留存和活跃度的变化。”

让黄洁莉开心的是,和出租车、专车、快车不一样,顺风车在政策方面有多项利好,而独有的社交性还能为这一业务加分。

“过去你每天在路上两个小时,对于你的人生来说是消耗,但现在通过顺风车你可以认识比较靠谱的人,获得好的社交体验,它就变成了一种收益。这是 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一个场景,就像咖啡馆、酒吧一样,私家车也能成为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黄洁莉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 景,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gaofa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